一叶子是如何用两年时间成为面膜行业TOP1的

一叶子,一个靠广告砸出来的面膜品牌——这是外界对一叶子最直观的印象,但这只是它在红海市场厮杀的利器之一 。更重要的是,一叶子的背后有着一套独特的商业逻辑 。
2015年,一叶子强势进军面膜市场 。在短短2年内砸下数十亿广告费,冠名《天天向上》、《火星情报局》、《择天记》等热门综艺节目和影视电视剧 。在很长一段时间,江苏卫视的周末档基本被一叶子承包,因而名声大噪 。
这是荧幕里的一叶子 。荧幕外,一叶子更像是一个快速出击、敢于打破旧局的“行业另类” 。它实行扁平化管理,用头脑风暴决议代替层层上报;紧紧锁定年轻消费人群的娱乐与文化导向;聘请前宝洁研发高管打造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 。投入虽猛,产品面市17个月即转亏为盈 。

一叶子是如何用两年时间成为面膜行业TOP1的

文章插图
不仅如此,一叶子充分利用粉丝经济的粘性和活跃性,将电商渠道作为突破口 。随后,一叶子率先尝试台网联动,让电商平台和电视直接互动 。2016年,一叶子天猫旗舰店交易额超过3亿,同比增长超过40% 。2017年天猫618期间,单店更是突破3000万销售额,一举拿下天猫美妆品类第一 。
两年间,一叶子成为上美集团多品牌战略中成长最快的一个“兵” 。
《择天记》中的“一叶子”面膜
被搁置的一叶子
2011年,一叶子诞生 。它的身份是韩束化妆品有限公司(上美公司前身)多品牌战略中的一员 。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化妆品购物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化妆品网购规模达到了372.6亿元,增幅66.6% 。一方面,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得芳草集、御泥坊等淘品牌兴起,宝洁、欧莱雅等跨国品牌也陆续入驻 。另一方面,美妆B2C商城崛起,聚美优品上线一年零售额5亿,乐蜂网更是在2011年突破10亿 。
在竞争激烈的美妆护肤品市场,为了占领制高点,各家纷纷打响多品牌战略,并在网上去寻找新市场 。
一叶子顺势而生,恰巧赶上了这股电商热潮 。此时的韩束,还是一个不起眼的本土品牌,迫切想要追上大部队,护肤、男士、洗护、彩妆等领域品牌接连面世 。一叶子主打大众护肤品,名字又是小清新范儿,公司决定布局一叶子线上市场,与韩束一起在电商渠道争夺市场 。
“当我们发现自身力量不能支撑多品牌发展时,重新聚焦做韩束 。”上美集团CEO吕义雄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 。2013年,韩束的多品牌战略暂缓,运营了两年的一叶子等众多品牌停滞,吕义雄决定将资金和人员都集中在韩束品牌上 。
而后,韩束开启了“广告狂人”般的宣传模式,冠名《我是大美人》、《非诚勿扰》等,2014年广告总投入逾10亿 。同时,品牌进行全渠道商业布局,大力发展KA、CS和电商渠道 。在电商方面,韩束在2014年已经位列全网化妆品牌第三 。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战略聚焦,韩束完成了一次大跃进式的成长,也为旗下众多品牌日后的发展铺设了一条可复制的道路 。
2014年,在资源、渠道都已成熟的情况下,韩束开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品牌战略再次启动 。2015年11月,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上美化妆品有限公司 。
经过研究,上美集团认为,一叶子在名字上靠近年轻群体,况且在电商渠道已经积累了一些名气和经验,具有脱颖而出的潜力 。
一叶子也以新的姿态重出江湖,它开始主打面膜产品,采用植物酵素技术,定位新鲜、补水,产品风格更偏小清新,为了针对年轻人群,请鹿晗做代言人,并同时发力线上线下渠道 。
红海市场的搅动者
一叶子进入的是一片红海市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