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马山和马鞍山 博白沙河马鞍山风水(11)


礼义亭碑刻
位于新华乡板下村长塘水库尾与湖南岭背塘隔界的湘桂古道上 。礼义亭 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为青方石块和石柱、木抬梁构架组成 。柱上阴刻,阳刻对联两联, 碑刻镶予两边壁上 。一为序文碑,记叙修亭者的用意,是为过往通道行人休息方便而建,并 非为游赏之乐而建 。其余为芳名碑 。凉亭东北角10米处,立有块一界碑,东向湖南称“湖广 界”,西向广西称“广西界” 。此碑刻体现了湖广边界人民的团结友谊,也为处理解决边界 矛盾提供了历史考证 。

风水马山和马鞍山 博白沙河马鞍山风水

文章插图


富川八景诗刻
富川始景始于何时?无文可考 。但为八景作诗则首见于明万历年间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赵之壁署富川县事时 。将富川景普成组诗,已收入乾隆《富川县志》 民国元年夏,胡柽、张衍曾二人又分别撰写“富川八景组诗”,并将组诗始刻于石 。八景诗 刻现藏于瑞光塔入口左壁 。刻石高30厘米,横宽102厘米,共刻富川八景组诗16首 。其中, 七言绝句8首,行书;五言绝句8首,正书 。
屏峦耸翠
西望屏山兴有余, 几重烟翠绕清虚;
欲将此景归图画, 淡抹轻描总不如 。
富水奔涛
神源倒峡石龙降, 迤逦东南汇富江;
回抱狂澜千顷雪, 浪花飞剪送轻叔 。
塔影穿云
几层浮塔倚斜照, 题雁犹怜旧日文;
一柱天南撑半壁, 倒垂尖影破江云 。
山泉飞瀑
山水冷冷静也清, 一篇寒碧雨初晴;
终归河海为膏泽, 遍润田桑乐岁成 。
秀峰挹爽
蔼然平地起嶙峋, 青豁眉端翠爽神;
那许桂峰称独秀, 故留峭壁待诗人 。
钟镇耕烟
曾见钟山一镇雄, 万家阡陌晓烟笼;
数声布谷催东作, 人在霏微雾露中 。
麦岭团操
麦岭云高龙虎关, 将军耀装服群蛮;
八门九子连环发, 声在千岩万壑间 。
西湾放艇
好似平湖水一湾, 江如匹练月如环;
渔舟唱晚传空谷, 稳住风波任往还 。
(壬子夏 华春 胡柽)
屏峦耸翠
万岫排西廓, 遥瞻积翠多;
个中奇绝处, 层磊叠青螺 。
富水奔涛
富水推波急, 狂翻走巨鳌;
海门朝夕浪, 恍惚落双桥 。
塔影穿云
古塔撑江岸, 玲珑玉一簪;
浮光凭直射, 不碍入云深 。
山泉飞瀑
高泻仙源水, 山腰涌浪花;
甘泉休用祷, 长此润桑麻 。
秀峰挹爽
富水皆环列, 孤标独此名;
雨余千碧合, 崖霭一峰晴 。
钟镇耕烟
易市归田舍, 而今雨泽匀;
绿云团野色, 无地不农人 。
麦岭团操
武偃修文日, 英雄志白头;
间来勤训练, 还看护轻裘 。
西湾放艇
晓月浮溪白, 山花夹岸红;
客舫随曲水, 不借一帆风 。
(壬子夏 票斋 张衍曾)

重修回龙桥亭碑
此碑原藏于城北乡石龙村的回龙桥亭内,桥亭毁后,现藏于石龙村 黄崇生家 。碑记刻于民国元年,为中国近代革命领导者之一黄兴撰文 。碑文叙述建桥亭之始 末及撰志之经过;同时记述了黄兴于辛亥革命时期,被添任陆军部长,并在湖北开立预备军 官学校等之举 。对进一步研究黄兴从事革命活动提供可靠依据 。
广西督军使者碑
此碑刻于民国4年仲夏, 高1.12米,宽1.34米,厚12厘米 。现藏于 瑞光塔东侧围墙内 。由蒋如山谨记,周炳熙书,周鸿基刻 。碑文记述:“广西耀武上将军陆 荣廷, 于民国4年乙卯仲夏,巡阅桂平,绕道来富,偕同地方官绅游城南慈云寺 。见寺前旧 路临河,既低洼且被波涛齿蚀,泥淖难行,面嘱地方官绅改修 。最后改筑以坚石;长60丈, 宽6尺的经过 。并以“广西督军使者” 陆荣廷名义镌《游富川城南慈云寺》诗3首 。其诗曰 “戒马奔驰忆卅年,好从仙佛证因缘;疮痍未起众生苦,欲借杨枝洒大千” 。“征骄小驻憩 三军,寺塔登临出尘;一览佛头青未了,却从天外礼慈云” 。“古塔矗岩阿,烟云幻象多; 大王风过处,仍是旧山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