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马山和马鞍山 博白沙河马鞍山风水(12)


新华瑶族村规碑
【风水马山和马鞍山 博白沙河马鞍山风水】此碑刻是富川东五源团首、 绅士20人,于民国3年聚议改革民间风 俗的条款勒石,原藏于“五原书院” 。碑刻三块,每块高1.36米,宽72厘米,厚15厘米,阴 刻楷书,字径3厘米 。1958年,五源书院拆毁后,石碑流失 。直至1987年才在老村找到第二、 三块 。其第二、三块刻有规约条款9条和发起人的芳名 。这道规约碑文,对瑶区改革陈规旧 习,兴办学校,团结御侮,社会安定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现保存于新华乡政府 。
富川公署训令碑
藏于柳家乡邓家坝的大门楼内右侧墙下, 碑刻共有2块 。碑一刻于 民国17年, 碑高1.1米,宽68厘米,厚10厘米;碑二刻于民国二十二年 。碑高10.9米,宽68 米 。厚10厘米 。阴刻楷书 。字径皆为2厘米 。碑一属富川公署训令536号令,叙载富川、钟山、 贺县三县的县官为解决山场纠纷,三次亲临边界调查,划定县界,解决争端的经过 。碑二属 桂林地方法院钟山分庭的截定书(民国22年截字48号) 。记叙简易庭推事玉成,办案细微认真、 勒碑示谕,造福后代 。
兰花石刻
为邑人蒋炳然于民国18年五月所刻 。现藏于瑞光塔入口右壁 。蒋炳然又名 世昌,号“梦蝶山人” 。素工书画,尤善于兰 。在富川小有名气,自称“天南第一家” 。兰 花石刻碑高0.4米, 横宽1.03米 。画题为“清格独标”,其兰作用笔自然大方,古朴苍劲 。虽寥寥数笔而不落俗 。“石刻”对研究富川近代绘画艺术有一定价值 。



风水马山和马鞍山 博白沙河马鞍山风水

文章插图

史方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