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奔月要表达什么 奔月里许广平与鲁迅的爱情危机( 二 )


这一点上很像鲁迅本人的化身 。
《奔月》写于1926年12月 , 正是王晓明教授所谓鲁迅“从悲观到虚无”的阶段 。这一年或许是鲁迅生命里最跌宕坎坷的一年——
1月16日 , 他控告章士钊成功 , 恢复了教育部佥事的职位 , 即使是胜利的结果想必也会扰乱他的内心 , 增加他对人间的恶感;3月18日 , “三一八惨案” , 拉开了此后一系列笔战的序幕 , 成为20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事件;3月底到4月中旬 , 自从《京报》披露了段祺瑞政府在学界通缉鲁迅等五十人的密令后 , 他一直在避难 , 辗转了好几个地方;7月底赴厦门大学 , 本以为可以开始新生活 , 但这段时间偏偏充斥了各种不如意;年底 , 鲁迅离开厦门赴广州 , 后来也没在广州呆下去 。

鲁迅的奔月要表达什么 奔月里许广平与鲁迅的爱情危机

文章插图
那时的鲁迅 , 估计只剩下“无聊”在心里 。他怀疑世界上的所有价值 , 当然连自己也怀疑进去 。这虚无感不同于绥惠略夫式的绝望 , 绥惠略夫毕竟是理想主义者 , 理想主义者起码充满激情 , 鲁迅连这些激情也没有了 。嫦娥也是个虚无主义者 。
对周围的生活失去了全部的激情和期待 , 把生活某一方面的悲观扩展为对整个人生的失望 。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个虚无主义者的前身都是理想主义者 。鲁迅何曾没有宏伟的理想?嫦娥何曾没有巨大的抱负?但当他们都成为生活里的失败者 , 理想一件一件破灭 , 最积极的反抗也无非是:不寻死路;不合污 。
如果把嫦娥和鲁迅换一换 , 让鲁迅去奔月 , 嫦娥来写鲁迅奔月的故事 , 恐怕谬之不远 。作为女神的嫦娥体内住着一个男神的鲁迅 。我倒更以为:鲁迅这不是在写女人 , 就是在写女神 , 写他自己同样作为神的无奈 。如果说女娲是“一般性的去神化” , 作为小说的线索和女主角 , 所有配角都要围着她转——不仅围着她转 , 还要围着补天的故事框架转;嫦娥就是“换髓式的去神化” , 换的正是鲁迅本人的髓 。
有人要说:每个人物不都是小说家的自传吗?自传是不错的 。我以为:和换髓还不一样 。
自传是带一些原作者的影子 , 而换髓是带入了原作者对灵魂和人生最基本的解读 。嫦娥和鲁迅都是抵抗生活而不得的人 , 被生活堵在墙角里一顿爆踹 。假设鲁迅在《奔月》里要含一些希望的东西 , 如《药》里加在夏瑜坟上的花环 , 奔月的结果可能就是那希望吧 。鲁迅不会把希望画成一张明白的蓝图 , 在下面密密麻麻地做注:这个主义、那个主义 , 他单会告诉你:有希望 , 至于希望如何到达?到达后又能怎样?——“我不知道” 。
这是鲁迅非常诚恳的地方 , 也是他换髓式去神化的本质 。他也奔月了 , 但月亮上的生活究竟如何?即便是被人当做垫脚的梯子 , 他也要奔月 。——和鲁迅相比 , 同时代其他的作家和学者关注的是“月” , 只有他在乎“奔” 。
三、嫦娥是谁?鲁迅和许广平从热恋到同居, 历时约两年 。在这期间, 他俩是否闹过“爱情危机”? 有学者认为至少是闹过一次的 。而且 , 这场爱情危机和小说《奔月》的写作不无关系, 或者可以说《奔月》的创作冲动和艺术灵感正是来自这场危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