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奔月要表达什么 奔月里许广平与鲁迅的爱情危机( 四 )



鲁迅的奔月要表达什么 奔月里许广平与鲁迅的爱情危机

文章插图
上文谈到 , 鲁迅对嫦娥是换髓式的去神化 , 而结合他的实际经历 , 嫦娥又更像是许广平 , 岂非矛盾?非但不矛盾 , 还非常合理 , 尤其对鲁迅来说 。鲁迅给嫦娥换的是他虚无主义的骨髓 , 把灵魂层面的嫦娥变成一个虚无主义者 。换言之 , 重塑嫦娥的灵感来源是鲁迅本人“从悲观到虚无”的心灵变奏 。
深陷爱情危机的鲁迅一个人呆在厦门 , 周遭的人和事常常令他反感 。更要紧的:他对自己一贯以来的工作以及这事业的前景产生怀疑 。1926年7月 , 他说:
革命时代总要有许多文艺家萎黄 , 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 , 乃仍被吞没 , 或者受伤……
——他的意思很明确:革命是必然要给知识分子和作家造成痛苦的 。1927年春天 , 谈及北洋政府的统治 , 他又重复在北京说过的话:
文学文学 , 是最不中用的 , 没有力量的人讲的;有实力的人并不开口 , 就杀人 。
——这也是在强调必然性:文学本来就没有对抗专制的力量 , 它在黑暗中的命运 , 不过是被“杀”而已 。直到1927年 , 他并没有形成一个对知识分子和文学的比较完整的新认识 , 这个问题太大 , 他一时也不可能想清楚 。但是 , 就从他对痛苦的必然性的强调 , 便不难想象他将要形成的那个新认识会裹挟着怎样厚重的阴暗 。
鲁迅在虚无感中沉溺得太深 , 他竟不得不用这样极端的方法来振拔自己 。将来、自己、知识分子、文学——他一律地浸入泥水 , 弄得它们黯淡无光 , “鬼气”横秋 。而鲁迅的这场爱情危机 , 正发生在他内心鬼气最重的时期 , 不仅考验着他世俗的一面 , 也考验着他圣贤的一面 。结果还不错 , 鲁迅在现实生活中“战胜”了它 , 但在鲁迅作为圣贤的那一面 , 这场危机仍然留下深刻的痕迹 , 以致催生出《奔月》 。

鲁迅的奔月要表达什么 奔月里许广平与鲁迅的爱情危机

文章插图
可以这样说:嫦娥这个人物 , 是鲁迅的灵魂 , 许广平的外壳 。他固然把这场爱情危机丝丝缕缕地扣入故事情节 , 但嫦娥和许广平本质上还是不像的 。通过这场危机化解的过程 , 我们也可以轻易体会到:许广平并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 , 她不仅信念明确 , 内心还非常强大 。处理具体问题也有条不紊 , 准确解读到鲁迅的本意 , 漂亮拆招 。这些都是嫦娥不具备的 。
嫦娥的形象更像一个批判者 , 甚至显得絮絮叨叨 。她和许广平唯一的交集就是把男方时时处于被抛弃的威胁中——更何况嫦娥知道后羿的灵药在哪里 , 许广平根本不知道鲁迅的灵药在哪里 。鲁迅压根儿没有灵药 , 有的话先救救他伤痕累累的灵魂 。如此一来 , 许广平相对鲁迅的被动比嫦娥相对后羿的被动还要大 。
(参考文献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