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和酒在美食中有何妙用?那什么酒适合做菜呢?( 二 )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一锅白水 , 毫无味道 。
加一点盐 , 会有淡咸味 , 但味道单一或者说清薄 。
加一点糖 , 会在咸味后 , 回一点甜味 , 这个时候味道就变厚了一点点 , 算是淡薄吧 。
加一点味精 , 鲜味会提升 , 味道能再厚一些 , 算他寡淡 。
这个时候白水虽有了一些味道 , 勉强称得上是汤了 , 但直接喝的话 , 几乎所有人都无法接受 。
打上些蛋花 , 扔一小嘬虾皮和紫菜 , 就会有很多人勉强能接受了 。
不过细品的话 , 味道可能够了 , 但厚度还是会差一些 。
如果多炖一会儿 , 让食材的味道彻底释放出来 , 把寡淡的水里多填充一些鲜甜 , 入口味道可能会轻一点 , 但持续性会更强 , 还会有淡淡的回味 。
把整个过程看完 , 再回头对比下 。
开始的一锅白水 , 和后面煮成的一碗汤 。
通过加料 , 实现了味道的从无到有 。通过慢煮 , 实现了味道的从薄到厚 。

醋和酒在美食中有何妙用?那什么酒适合做菜呢?

文章插图
但我们看到 , 早餐摊上的馄炖 , 都是直接用馄炖汤冲出来的 , 没有久炖取汤的过程 , 那味道怎么变厚的呢?
答案就是汤里的酱油和醋 , 酱油与醋在发酵的过程中 , 堆积出了浓厚的味道 , 用水稀释后 , 薄厚程度 , 刚好达到食客的喜欢 。
醇 , 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味道 , 但我更喜欢把他当作一个对味道浓郁程度的形容 。
发酵时间越久 , 堆积的味道因子越多 , 则越醇厚 。
解释完醇 , 还要解释下 , 这篇文章里 , 为什么我要说酒和醋的醇 , 而不是酱油的醇呢?
两个原因 , 相对来说 , 酒和醋的味道更单一 。
同时乙醇和醋酸相对更不稳定 , 也就是说 , 酒和醋的本味更容易挥发 , 只留下虚幻的醇香 。
而用酱油提醇的话 , 还要顺带增加他更为浓郁的酱香 。
酱香属于“顽固”的香味因子 , 在某些不需要他的场合里 , 也会是“异味儿”的存在了 。
以上就是用酒和醋提醇更容易的原因 。

醋和酒在美食中有何妙用?那什么酒适合做菜呢?

文章插图
接着聊聊用酒做菜这事儿
酒目前被用到做菜上 , 大家的主要目的是用他去腥 。
没错 , 乙醇分子小 , 某些藏得深的腥味因子 , 也能被他逮到 , 再加上大部分提供腥味的物质溶于乙醇 , 而乙醇高温下又容易挥发 , 所以酒在去腥这件事儿上 , 比张飞吃豆芽还简单 。
酒在去腥的时候 , 顺便干了件小事 , 但对于味道来说 , 绝对是大事 。
因为分子小 , 在食材内部进出阻力就小一些 , 有了酒的穿针引线 , 味道的进出也会进展顺利一些 , 所以酒的隐藏技能 , 是提高味道的渗透性 。
外加发酵时菌群产出的独特香味 , 和原材料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游离氨基酸 , 让酒在鲜香的搭建上也出了一份力气 。
那什么酒适合做菜呢?我的答案是 , 只要是真酒都可以 , 但料酒不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