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供水系统元代统治者为什么把城址选在金中都城东北方?应当说主要原因是水利条件 。
一是,这一城址是以金代北宫位置为中心的,这里有高梁河聚结的宽阔的水域,早已形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皇家林苑,虽遭破坏,但略加修饰却是容易的 。二是,作为统治中心的都城要有比较方便的交通条件,金代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其根本原因是水源问题 。元代新选的城址便于引取西山的泉水和地表积水,这个条件远优于金中都较小的莲花池的供水,有利于开通较通畅的联系全国的航运水网 。三是,新城址位于永定河和潮白河冲积扇的脊部,有较好的防洪和排涝条件,而金中都却容易受浑河(永定河)洪水泛滥的影响 。这些都是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多年实践中认识和总结出来的,元大都的城址选择具有高超的科学水平,应该特别给予重视 。
元大都供水系统主要有二:一条是由高梁河、海子、通惠河构成的漕运系统;另一条是由金水河、太液池构成的宫苑用水系统 。
经过勘探和部分发掘,探明漕运水系的高梁河由和义门以北入城,汇入海子;再经海子桥(今后门桥)往南,顺着皇城东墙而流到城外后,转向东,抵达通恵河 。经考察,当时的海子稍大于今天的积水潭、什刹海、前后海的范围 。
1974年3月,新街口豁口外基建施工时发现元大都海子泊岸码头遗址 。在南北长60米、东西宽40米的范围内黑色淤泥中布满“地钉”(木桩),其上横铺宽17厘米、厚10厘米的柏木板,木板上再铺两层“衬枋石” 。纵观其规模,想象当年的海子码头是何等的雄伟壮观 。在皇城东北角的通惠河宽约27米左右 。
另一条金水河是由和义门以南约120米处的水门入城 。金水河入城后,转向东南,流到今北沟沿而南折,经马市桥、前泥湾、后泥湾到甘石桥,过西单北大街到灵境胡同 。在此,水分为两支,一支向东北流,经过毛家湾,在皇城西北角处折而向东流入北海;另一支则一直向东流,穿过府右街,进入中海(太液池),再经过元宫城前流出与通惠河汇合 。这是专供宫廷用水的水系 。

文章插图
元大都和义门南水门遗址
值得注意的是,1970年11月,西城区防空工程指挥部在西单北大街、灵境胡同西口外施工,于地下4米处发现一段明代沟渠,我和于杰先生前往清理 。1982年5月,市政工程扩建马路,在灵境胡同西口外又发现甘石桥旧址 。为了保证正常交通秩序,我和考古队新分配来不久的大学生祁庆国,经过五个夜晚发掘完毕 。这是一座南北方向的单拱弧面桥,全长38米 。桥面平铺错缝青条石,石桥涵洞单拱券顶,涵洞下是一条东西偏北的沟渠,呈仰斗形,底部平铺大条砖,两侧沟壁错缝顺铺长方砖 。沟底砖面以下散见元代平铺的小薄砖,沟身两侧墙外均有黑色淤泥,证明这里的沟渠和石桥是在元代旧水道的基础上建造的 。
五、居住遗址和街道【看元大都遗址发掘始末 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哪里】上世纪70年代初分别对明清北城墙一线的后英房、西绦胡同、后桃园、雍和宫后身、旧鼓楼大街豁口、安定门煤厂、北京一〇六中学等十余处元代居住遗址进行了发掘 。
为了配合北京二号线地铁工程,考古工作者从上世纪60年代初就在明清时期城墙环线进行了踏察,北城墙一线作为重点调查对象 。这里原来是元大都城内最繁华的地区,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修筑明城墙时,将元大都北城墙向南移约5里,即现在的德胜门—安定门一线 。当时由于军事需要时间紧迫,众多的百姓来不及搬迁,明统治者就将房子拆毁,家具等生活用品亦随之埋没于城墙内 。拆除城墙时我们发现有的房屋梁架被搗毁,山墙还保存二三米高;庙宇中的石碑、旌杆等均立在城墙之中,一些豪门巨富的文玩、细软来不及带走而毁于一旦 。可想而知当时明政府驱赶居民仓皇迁移的悲惨情景 。
- 风水马山和马鞍山 博白沙河马鞍山风水
-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是金沙遗址的什么
- 矮个子增高 矮个子怎么增高最快
- 大都会和支付宝 支付宝联合都都宝
- 西安镐京遗址公园 西安市镐京遗址公园风水好吗
- 为什么马路上的豪车大都车窗紧闭?
- 望都尧母庙 望都尧母庙在哪
- 娘娘墓遗址 娘娘坟的来历
- 牛屎孤堆遗址 牛屎孤堆风水传说
- 河南龙山文化遗址 豫西风水龙地的传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