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元大都遗址发掘始末 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哪里( 四 )


1970年10月,北京市标准件四厂工人在旧鼓楼大街豁口以东一处院落遗址中取土烧砖坯时,发现一处瓷器窖藏 。窖深不到半米,上面覆盖一个陶盆 。内藏有十余件青花瓷器及影青瓷器 。后由一位铁路巡道工人报告到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 。因为是在明城墙下发现的青花瓷器 。至少应该是明洪武年间或之前的文物 。
元大都遗址出土青花凤首扁壶
元大都遗址出土青花觚
这批残碎的元代瓷器中,较完整的器物有青花凤首扁壶、青花盏托、青花云龙纹大碗、青花云龙纹盘及底部墨书八思巴文的枢府窑大碗等 。根据《事林广记》蒙古字体,百家姓译成汉文为“张”或“章”姓 。难能可贵的是那件青花凤首扁壶,高18.7厘米、口径4厘米,器呈扁圆形,小口、矮圈足,昂起的凤头作壶嘴,柄上卷做凤尾,又在器身上绘出凤身及茂盛的缠枝牡丹,壶的首尾结合起来构成一只飞凤的造型 。这种造型是由晋唐以来天鸡壶发展而来的,五代及宋景德镇窑都有天鸡壶的制作,元代的陶工巧妙地继承了这一传统技法 。另外的几件青花瓷器,不论从胎、釉或者绘画技法也都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 。元代青花瓷器是我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新产品,但目前可确定是元代青花瓷的标本极少,这批青花瓷的发现,无疑为研究元代瓷器工艺提供了一批珍贵的新资料 。
六、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位于今西直门内后英房胡同西北的明清北城墙墙基下 。该遗址别具一格,宏伟壮观,是一处典型的元代建筑群 。1965年发掘了它的东院,1972年上半年又发掘了它的主院和西院 。这是一处规模较大的遗址,发掘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但是这仅仅是埋在城墙里的一部分,城墙墙基以外部分,在明代初期已经被拆毁无存了 。遗址显示,在主院正中偏北的高大台基上,原建有五间北房,三明两暗,每间屋子的青石柱础都在80厘米见方,这应该是当朝权贵的高级住宅 。正屋前轩两侧砖砌高露道,分别通向东西跨院 。台基前接一个与台基等宽而矮于台基4厘米的高露道,高露道东西两侧砌有踏道,分别通向东、西厢房 。
西跨院南部大都被破坏了,仅北部尚存一个小月台 。月台东南、西南两角各浮放一狮子角石 。月台上尚存台基东部及房屋的东南柱础 。从台基东露道穿过垂花门,可以到东跨院 。这是一处以平面呈“工”字形,为主体的院落,有北房、南房各三间,均在“工”字形台基上 。“工”字形台基两侧建东、西厢房 。整体布局雄伟气魄,充分表现了宋元向明清时代过渡的建筑风格 。
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大台基(由北向南拍摄)
后英房遗址通往东跨院的垂花门基址

看元大都遗址发掘始末 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哪里

文章插图
后英房遗址主院工字形高露道西侧出土的角狮和水缸
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复原图
从现场发掘可以看出,宅子的主人是在明朝军队拆毁房屋时匆忙离开的,甚至未来得及搬走全部生活用具 。如主院北房出土有元青花葵盘、白釉“内府”瓷瓶、龙泉青瓷盖罐、“元章”款端砚及洒在地上的玛瑙围棋子 。东院还出土了影青瓷佛像、高大的磁州窑罐、铁炉子等 。在清理东跨院北房地面砖的时候,发现有贴在砖上的纸张墨迹,纸已经腐朽,而砖上的字依稀看到“娘的宠儿”怎的怎的,“娘的宠儿难画描”等元曲词句 。另有广寒宫图案的平脱螺钿漆盘残片等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物 。

看元大都遗址发掘始末 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哪里

文章插图
后英房遗址出土广寒宫图平脱螺钿漆盘残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