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只可当作聊资,却与与徽商倡导的重情薄利、童叟无欺的商业道德不谋而合 。其实,此桥建材为麻石,石块间松松散散,契合紧密度与青石板相比天壤之别,自重又轻,新安源头山高谷深,山洪暴发迅猛急速,水毁石桥也在情理之中了 。
此后,浩济桥被冲毁的两孔就一直架5节木板撑持着 。村里为此特地划出一块山场,名“桥会山”,所伐木材售出后的银钱专供石(木)桥日常维护保养 。人祸甚于天灾,上世纪30年代,汪村镇里庄村一位姑娘远嫁由赣入皖第一村右龙村,接亲的队伍途经此桥,不意桥板被地方痞子抽去一块,嫁姨(伴娘)一不小心当场跌死,所幸新娘一直活到上世纪90年代,80多岁高龄才寿终正寝 。

文章插图
“高溪桥”碑
许是有桥神看护的缘故,浩济桥头两块青石桥碑日晒雨淋数百年仍岿然挺立,直到上世纪60年代吴氏宗祠“善德堂”重建,两块桥碑被村民抬来做旗牌石(在地基和砖墙间环绕外墙一圈以防雨水浸蚀的青石块)了 。在吴长青的带领下,我们见到了憋屈地横卧在“善德堂”一角的两块古桥碑 。从外形看,两块可谓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均为高1.7米,宽0.9米,厚0.1米;抬头右起横排,端庄的篆书;正文右起竖排,工整的楷书 。
靠门口一块“高溪桥”碑实为一块募捐造桥的功德榜,上侧大半块碑面上密密麻麻刻着“王××一两”、“方××一钱五分”等,捐资者总计约300人,人们对公益事业一呼百应,热心踊跃可见一斑,最多的捐银二两,按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前后,时价一两银子可买一石(约190斤)大米折算,二两银子买米,捎带些粗粮,够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了 。左下侧落款“大明嘉靖二十八年乙酉岁次季冬月吉日” ;下侧小半块碑面空着想必是未雨绸缪,预备留着后续修桥时刻写募捐名单的 。让人费解的是,捐款名单中,绝大多数为王姓人,吴姓人只有寥寥几人(高坑吴氏繁衍至今也只有110多人),可见王氏族人主导倡建浩济桥的可能性比较大,偏巧上坡下坡就到,3里之隔的冯村是个(如今)泱泱数百人的王姓大族,从其正德癸酉年(公元1513年)葬于本村茶源山组土名五辛坑山腰上的“太源郡府君王公常朝奉” 墓仅拜堂直径就达16.3米,为休宁县境内规模最大、最上档次的土豪墓来看,王氏家族的富庶可见一斑,牵头筹资造桥自然不在话下了 。虽说20多里外的王家田也是王姓为主体的村落,但“近水楼台先得月”’,“谁投资,谁受益”是亘古不变的至理,一大家族跑20多里外捐资造桥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
贴墙角一块为“高溪浩济硚碑”,右起首排竖起一枚引首章篆书“敦仁堂”,紧接着楷书“浩济硚记” 。如果把碑文看作一幅古色古香的书画作品,这枚引首章自然就成了一枚画龙点睛的开头钤 。岁月的磨蚀让碑文正文有些模糊,但依稀可见“……王公元浩世居冯村太原……曰木可烂而石断不朽吾辈誓作石桥以度人于……以其路为六省通衢徃(往)来络绎而桥已于万历己酉之洪水……”落款“赐进士出身嘉议大夫大理寺卿眷生(旧时两家通婚后,尊长对姻亲晚辈的自称 。)余启元顿首拜×”、“皇明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岁次孟夏望后二日男×武篆额併(并)书”后还有两枚正方形篆书印章 。余启元,字伯贞,号大鄣,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走山路距离高坑仅30余里)人,万历甲戊年(1574年)进士,官至大理寺正卿 。不难看出,“浩济硚记”是余启元因儿女结亲于冯村(高坑),来此游玩,应村民邀约为古桥题写桥记,盛情难却,兴之所至,洋洋洒洒写下700多字的桥记,文中内容让我们对高坑一度做为六省通衢的皖赣边界货运中心枢纽的辉煌历史深信不疑 。
- 广西藤县平福风水宝地 藤县太平乡风水宝地在哪
- 红掌风水摆放禁忌适合放在哪里
- 客厅铺黑色瓷砖对风水影响吗 夜光地板砖对风水好不好
- 衣服扔在地上有什么说法吗 扔衣服风水
- 风水好的花卉植物 好看的风水花卉有哪些
- 红掌风水摆放禁忌
- 空间风水 高维空间百科
- 五行土的颜色 风水五行土的详解是什么
- 眉断风水怎么说 纹眉破风水吗
- 名字风水 豪杰名字的风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