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堂风水 善德堂风水( 五 )


新安源民谚:“左青龙,右白虎;香青龙,臭白虎 。”李家人在门楼后侧盖宗祠“振德堂”,为了压制对面山上的“白虎”,特地雕琢了一只尺余高的石狮子,置放与祠前与它对峙 。每繁衍四代,李家人就派人去浮梁界田李氏总祠交管护费,请来四代人的排行名(宗谱拟定的行辈字);平日里新生儿诞生取小名只能随手记在存于祠内的“吊字本”上,待祠祭大典按排行辈分取过谱名誊上宗谱 。振德堂内原先高悬着多块金匾,李国保儿时听左龙表大伯说,族人想旌表功德、贞节,劝人上进、为善,树匾宣扬荣耀、激励后生,需事先向县府报批,获准后缴纳80块大洋的“匾额”,才可以买金叶,请人精工制作,择选良辰吉日,敲锣打鼓悬挂 。可惜前些年因缺少管护,日晒雨淋,振德堂内金匾及众多雕梁画栋的构建都垮塌朽烂了,唯有三块精雕细琢的石雕栏板向我们诉说曾经的荣光:其一为一只水鸟漫步于结满莲蓬的荷花丛中,寓意“一路连(莲)科”;其二为一只猴首马身的动物昂首挺胸徜徉在一棵蜂飞蝶舞的树下,寓意“马上封(蜂)侯(猴)”;其三为一只锦鸡悠然自得地穿行于花海里,一根旁枝斜逸的花枝恰到好处地圈围在其颈部,寓意“锦上添花” 。栏板边框图纹显示,这三幅图原为一幅组图,至少四块 。
存放于振德堂的祖宗像更是屡经劫难:先是民国时邻近李氏族人羡慕李家人有如此一张宝贝画像,趁三十晚李家人张挂出来供族人祭拜时,派一叫花子混水摸鱼前来偷盗 。不想祖宗像显灵,那叫花子才靠近振德堂,就像钻进了迷魂阵,四周荆棘遍布,迷迷糊糊不知往哪走……吃一堑,长一智 。自此,李家人不敢怠慢,三十晚张挂祖宗像后各家派人在祠堂轮流值守到天亮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村民隔三差五要上山“躲大兵(国民党兵)”,为了保护祖宗像不遭抢掠,村民们5户一组轮流管护,以相互牵制监督 。“大兵”进村,哪怕抛下自家孩子“哇哇” 大哭不顾,也要确保祖宗像安然无恙 。文革“破四旧”时,祖宗像也在劫难逃,眼瞅着要和宗谱、吊字本、古字画等被一同丢进熊熊大火,族人李志先不忍眼睁睁看着传家宝就这么毁于一旦,趁看管干部不备,一把抽出交给旁边看热闹,年仅11岁的孩童李曰标,并眨眼示意他藏进舂米的石臼里,居然躲过一劫 。时光荏苒,1994年,祖宗像再遭劫难,被人偷偷贩卖到外地,幸亏休宁公安机智神勇,历经2个多月追查完璧归赵 。祖宗像声名鹊起,当年就有人出价100万购买,被李家人婉言谢绝 。

良知堂风水 善德堂风水

文章插图
李渊像全图
2012年,村民筹资40多万元原址重建宗祠“振德堂”,祖宗像也再次送裱画店精心装裱,但那些毁于天灾人祸的历史遗迹能找寻回来么?那些湮灭于历史长河的宗族密码能破译出来么?

今年正月初九,李国保随新安源村支部书记李发权应邀赴浮梁界田参加祠祭大典 。午饭后,各地李氏族人都纷纷打开族谱商议续谱、编排、重印族谱事宜,他俩正为缺少原始凭据与界田李氏各系对接,一筹莫展时,随身携带的祖宗像引起了无意间引起一位老者的关注;祖宗像甫一亮相,立马引来各地族众围观,人们不约而同凑上前去合影留念——这就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缘,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这就是心有灵犀的心灵感应 。
三、两棵迁居树下繁衍出来的村庄
新安源古林公园古木参天,拂拂青枝后掩映着一个诗意盎然的古村落——茶源山 。相传首先相中这方风水宝地,并举家来此安家落户的是郑姓一族 。郑姓始祖决定迁居地此前曾在毗邻山脚的土坡上栽种一公一母两棵榧树为迁居树,试探此地是否适合安家落户:如果秋后榧树成活了,就举家迁居此地;榧树枯了,则此地不是理想的居家之所 。谁想天不遂人愿,到头来这方水土与郑氏族人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两棵榧树长得粗大茁壮,枝繁叶茂,郑氏家族却人丁单薄,一天天败落下去……随后迁居于此的宋氏家族同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快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