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堂风水 善德堂风水( 六 )



良知堂风水 善德堂风水

文章插图
锦上添花
直到明末,祁门赤桥方氏族人茂财公(墓葬村后林地)迁居于此,生独子喜孙公,喜孙公诞育四子,自此方氏一族在此繁衍壮大 。两棵迁居树没给郑氏、宋氏家族带来好运,方氏族人同样奉为神灵,建房以两侧山脚和迁居树为界,不敢越“雷池”一步 。其实,这事说怪不怪:当时砌墙时砖块粘合全赖粘土不牢实,遇有狂风,马头墙受力面积大,每每首当其冲,把房子建在天然保护圈内,狂风来袭,周边山林和两棵榧树犹如铜墙铁壁,把房屋呵护得平平安安 。两棵迁居树被族人滋育得根深叶茂,葱葱郁郁,圈围近5米(休宁县林业局挂的标示牌显示树龄1500年),纵然前些年都被天雷袭击主干烧得秃顶了,那棵母榧树依然旁枝斜逸,挂满了碧绿的榧果 。

三个不同的族群不约而同相中这方风水宝地,必定风水殊异,在当地首屈一指 。72岁高龄的方权保老人告诉笔者说,村里有支山垄通20多里外的棣甸,龙脉长着呢 。人们在榧树下修建方氏宗祠,2米多长的黑底牌匾上,端庄的正楷“敦义堂”三个字金光闪闪,与赤桥宗祠如出一辙 。宗祠虽不大,天井上侧边沿一块长6.2米,宽0.78米,厚0.14米的青石板却是方圆百里绝无仅有,让人啧啧称奇,按黟县青石每立方米2700公斤测算,这块石头重达1800多公斤 。相传这块青石板当年请了36人从采石场蚂蚁搬虫一样抬来宗祠,一开始各人走各人的步调,石板晃过来、荡过去,总也不平衡 。不得已,只好请石匠师傅坐石板上喊号子指挥,总算步调一致,大功告成 。
许是迁入年代相差久远,茶源山“敦义堂”方氏族人与同是赤桥迁来,相隔仅十里之遥的鄣源“树德堂”方氏族人【宋熙宁辛亥(1071年)方遊始迁入】素无往来,但赤桥人对历史上有族众外迁茶源山显然是了然于胸的 。方权保说他年轻时有次到休宁县冰潭乡杭溪村走亲戚,途经赤桥,渴得喉咙冒烟,见前边石桥上坐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端着杆三尺多长的烟杆有滋有味抽旱烟,忙上前讨口水喝,那人对他一番端详,冷冷地说:“热水要人烧,冷水要人挑,你我素不相识,凭什么要给你水喝?”噎得方权保哑口无言 。俄顷,那人似乎听得话音相近,复悠然问他:“先生家住何方?”方权保脱口而出:“三十三都末,四门茶源山 。”那人面露喜色,再问:“族长公是谁,什么排行?”方权保烂熟于心:“方茂财,茂喜贵有胜光嘉廷秉文明如顺尧,我是如字辈 。”那人喜极而泣,颇有“他乡遇故知”般的亲切,忙迎进屋盛情款待 。
“敦义堂”藏有一张据说能禁水火的古画,每年正月请戏班做戏前挂出供族人瞻仰 。各家孩童出生顾自取个小名,连同出生年月、时辰,随手记在“吊字本”上,到了上学年龄,请族众喝过“暖房酒”,按辈分请学识渊博的先生取上谱名,正式辑录在宗谱上 。“我是1944年出生,5岁时全国解放,不兴这个了,也就没取谱名 。”方权保笑着说 。
老祖宗给茶源山人留下的最宝贵历史遗产无疑是那片水口林,面积大,占地百余亩,冠绝华东;树龄长,千岁高龄的老树随处可见;树种多,计有银杏、香榧、枫香、红豆杉等多种,其中名贵树20多种,国宝级100多棵(含56棵500年以上树龄的红豆杉),约占安徽省的10% 。当然,与那两株相濡以沫1500多年的老榧树想比,这些都是儿孙辈的小树了,是“老俩口”作为迁居树的最好印证 。

良知堂风水 善德堂风水

文章插图
马上封侯
“听长辈们说,水口林先栽枫香树,再栽其他树种(笔者以为,水口林不仅是绾连“龙脉”,村庄风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抵御季风的实用功能 。枫香栽种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树形高大挺拔,是水口防护林的首选 。笔者走访多个徽州古村落,枫香是水口必栽树) 。林子里原先还间种许多毛竹,1958年全砍光了 。”方权保说,“林子里还建有一座水口庙,三十晚家家户户到这里杀只公鸡,用鸡血祭祀先人 。这事庄重肃穆,头晚必定叮嘱了随行的孩童到时不得喧哗吵嚷,但孩子们天性率真,见鲜血淋漓的公鸡痛得满地打滚,扑腾哀鸣,早吧大人的叮嘱丢到九霄云外,忘乎所以地大呼小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