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相与风水 风水墓穴长宽深多少为宜( 三 )



墓相与风水 风水墓穴长宽深多少为宜

文章插图
汉武帝像
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教与以前的神权并驾齐驱,在以后的长期发展中,儒家思想给丧葬礼仪带来了特有的繁琐性 。

3、魏晋至明清时期

魏晋以后,佛教占领了人们的思想,佛教的灵魂永生、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观念很快为人们所接受,加上东汉中期道教开始兴起,佛教僧人与道教道士积极参与民间祭祀活动,儒、释、道三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经过长期的斗争浸染,互取所长,渐渐走向吻合 。
从三教对人们丧葬意识的影响来看,儒教因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对人的行为意识起主导作用,道、释二教仅起辅助作用 。儒教两千余年来形成的厚葬之风和伦理道德规范,使得人们在葬仪方面,只有陪葬数量的差异,而没有厚葬观念的差异 。上至贵胄富商,下至平民百姓,在对待厚葬这个问题上,观点一致 。厚葬在封建社会一定意义上成了人们立身处事的标尺 。
南北朝时期,中原大地战火连绵,经济萧条,厚葬之风有所收敛 。

墓相与风水 风水墓穴长宽深多少为宜

文章插图
曹操墓
魏晋时期的战争,客观上阻止了厚葬之风的蔓延,魏晋时期民间崇尚新葬俗:在墓前立碑的同时再于墓内放置一块墓志铭,在墓门处放陶质兽,俗称镇墓兽 。该兽或踞或卧,面目狰狞,张牙舞爪,使人恐怖,墓主希望借助镇墓兽吓退侵犯坟墓之人 。
隋唐期间丧葬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墓中置放彩绘陶俑,墓壁彩绘青龙白虎,墓顶绘日月星辰 。宋元墓葬,使用仿木建筑结构的砖墓,并盛行焚烧火纸的葬俗 。用纸扎制偶人、明器,在送葬的路上焚烧或堆放于坟丘之上 。

墓相与风水 风水墓穴长宽深多少为宜

文章插图
唐镇墓兽
明朝开始,西方传教士把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出现了反理学、重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 。人们对于金钱和享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狂热,世风轻浮侈靡,世人只图现在快活,少管身后一切,因此墓葬内容日益简单,随葬物品多由象征性物品取代 。但是贵族之墓仍相当豪华 。明朝薄葬不是说不愿意花钱,而是不愿把钱财埋入地下 。贵族富人在办理丧事时总是竭尽全力大摆筵席,大行斋醮,“丧则棺椁衣食,哭诵讣告吊奠,咸尊家礼 。若夫客至张筵,伎乐杂,延僧供奉,讽经破狱,以及引发之日,冥器刍灵,充塞道路,务以华观为悦”(《古今图书集成》) 。

墓相与风水 风水墓穴长宽深多少为宜

文章插图

明清之后,经过多次改革和演变,葬俗改除了传统丧葬上的弊端,体现了时代进步和民众思想认识的提高 。但是丧礼信仰和观念的变化很难,故而丧葬礼仪仍依旧礼而行 。
二、中国古代丧葬制度
 1、墓葬规格 
封建社会,坟墓等级分明,官爵越高,墓地越大,坟头越高 。郑玄提到“汉律曰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 。
隋唐开始,不同地位的人群,墓地大小有着严格的规制 。公侯100 方步,一品90 方步,二品80 方步,三品70 方步,四品60 方步,五品50 方步,六品以下20 方步,庶人10 方步 。
坟高公侯20 尺,一品18 尺,二品16 尺,三品14 尺,四品12 尺,五品9 尺,六品7 尺,七品以下6 尺,庶人4 尺 。
2、墓碑与碣
《说文》对碑字下的定义是“竖石也” 。先秦提到的碑,都是指这一类长条型的竖石 。当时下葬,也在墓穴四角或两边树碑,碑的上端凿有圆孔,叫做穿,以穿为支点并控制平衡,用绳索慢慢地悬棺而下 。这种用来下棺的碑有木制的,也有石制的 。棺木放入墓穴后,碑也随之埋入墓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