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石望柱制度
石望柱是由用作坟墓的标志的墓柱演变而来的,最初有两重作用,一是便于墓主后人寻找,二是便于墓主灵魂出游归来认明止息之所 。华表也是一种起标志作用的柱状建筑,上端镶有横板,原多木制,后改石制 。唐宋以后,矗立在墓前的石望柱、石华表往往刻有装饰花纹,与石人、石兽等组合在一起,具有表示等级、炫耀身份的意义 。
D、墓志与墓莂制度
除明器外,专门用于随葬的物品还有墓志、墓莂(bié)等 。
墓志的性质与神道碑相似,都是记载死者姓名家世生平事迹的石刻文字,而且往往都于文末缀有称作“铭”的韵语颂辞,不同的是神道碑立于墓前神道之上,供后人瞻读,而墓志则埋入墓中 。墓志起源于东汉,魏晋以后普遍流行 。早期的墓志形似墓碑而较小,从南北朝后期开始,一般都作方形,由志盖和志石相合而成 。志盖多作橥顶形(像小盒扣在顶上),一面刻有篆体的标题 。志石刻志文、志铭,唐代以后还署有撰者、书者的姓名 。历代出土的墓志中,有不少出自名家手笔,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

文章插图
墓志
墓莂又称地券、买地券 。志莂是给死者带往冥界的一种模仿地契的物品,表示墓穴及其周围地段已由死者买下,其他鬼魂不得侵犯其所有权 。这种行于鬼魂世界的契约虽是迷信的产物,却反映了现实世界中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最早的墓莂出现于东汉,或铅制,或玉制,或陶制,后世多用砖石或木板制成 。
四、丧葬方式
1、崖葬
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遗体的一种葬俗,是风葬即露天葬的一种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江西龙虎山悬棺崖葬,其为古越文化的遗迹,亦是现存最为完整的崖葬 。崖葬习俗早在中国古代濮、越、巴、僚、汉等民族部分人中即已盛行 。《临海水土志》对崖葬已有记载 。

文章插图
僰人悬棺
中国的崖葬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的仙霞、武夷山区,贵州,广西山区、西江流域,湖南、贵州和四川接壤处的酉、辰、巫、武、沅等五溪流域,四川东南的长江及其支流沿岸,四川、云南的乌蒙山区北麓至金沙江边,台湾各岛屿 。崖葬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将葬具放置在天然崖穴中的称崖洞葬;将葬具放入山崖层理罅隙的称崖墩葬;将葬具放置在开凿的山崖窟龛中的称崖窟葬;在悬崖上凿孔钉木桩搁置葬具的称盘点中国古代八大丧葬方式,解密古人的生死观悬棺葬 。崖葬的葬制分一次葬和二次葬两种 。
2、水葬
中国部分藏族、门巴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实行这种葬法 。水葬有固定的场地,多设在江河急流处 。人死后,请嘛念经,由司水葬者或近亲,将尸体屈肢捆扎,背至水葬场,在其前胸缚一巨石沉水 。死者生前的穿戴用物归司水葬者所得,其余的财产半数交地方封建政权,半数交寺庙 。由于治丧待客花费大,许多人因而负债,有些家庭甚至破产 。

文章插图
水葬
3、火葬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氐羌人就行火葬 。《太平御览》卷七引《庄子》佚文载:“羌人死,燔而扬其灰 。”四川茂汶以北地区的羌族至今仍行火葬 。在族源上与古羌人有关的藏、纳西、拉祜、哈尼、普米、怒等族在历史上也行火葬,现在仍有部分地区保持此种习俗 。在西藏,活佛、上层嘛和部落头人死后行火葬 。因民族和地区不同,火葬的仪式和方法也不尽一致 。
- 广西浦北风水宝地
- 广西梧州市龙圩区 梧州市张姓柳州籍风水佬
- 大门梯步图片 大门与路的风水图片
- 大象壁画挂家里的禁忌 墙壁挂大象风水好么
- 阴宅风水天马山 风水天马山为案山吉凶
- 农村门口种花禁忌 农村院子里种什么花风水好
- 狮子崖大概内容 狮子山形风水图片
- 墓地情降见效-考查你对婚姻的认知
- 五鬼墓地情降-你适合做哪个星座的情人
- 揭秘古代七大盗墓贼 其中就有胡八一的祖师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