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恐惧 他不信创业魔咒

走出YOHO!办公室 , 小编打开微信群 , 几个媒体人好友在群内八卦开了:梁超又年轻又帅啊 , 可是采访他会有点压力 , 因为他不爱社交 , 基本不会主动说什么 , 说出的话又太平实 , 这在移动社交媒体时代很难讨喜 。
不喜欢多说的另一面 , 是敢于行动 。作为YOHO!的创始人兼CEO , 37岁的梁超已经创业12年:2005年 , 25岁的他卖房子创立杂志《YOHO!潮流志》;2008年因没做预算大面积做线下活动 , 公司忽然陷入现金流枯竭 , 最后是他把自己、父母、亲戚的房子抵押贷款渡过难关 。如今YOHO!BUY有货年流水达到20亿人民币 , 梁超又想走入线下 , 开中国独一无二的潮流社区店 。
几乎每一个创业者都有一个曲折的创业故事 , 把梁超放在千万创业者中看 , 最打动人的不是其冒险故事 , 而是他轻松打破了两条创业魔咒:一是第一次创业难成功 , 二是垂直B2C难存活 。

创业的恐惧 他不信创业魔咒

文章插图

粉丝在YOHO!线下活动拍照
瞄准一个可以守得住的地盘
局外人很少知道 , 垂直电商平台 , 除了京东和唯品会 , 其实还有人活下来了 , 并且经过了十年考验 , 比如北京的铁血网 , 还有南京的YOHO!BUY有货 。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主要用户是男性 , 铁血网起家于军事论坛 , 有货起家于潮流杂志 , 前者卖军事服装 , 后者卖小年轻爱的潮流装 。二者的生意模式可以总结为一个公式:非标品+个性化+高频+相对细分人群+内容= 玩得转的垂直平台 。
这只是事后外人给总结的成功路径 , 早期的梁超并未想得如此清楚 。
2005年 , 电子商务、B2C只有极少数人才听过的名词 。梁超首先想做的也不是电商 , 而是办一本年轻男性爱看的潮流服装杂志 。理由很简单:市面上没有类似刊物 。
为此 , 他不惜把自己在南京的房子卖掉 , 拿到几十万开始动手做 。那一年 , 梁超25岁 , 在此之前 , 他仅在一家电视台工作过两年 。
由于切准了需求 , 梁超的创业起步走得相对很顺:《YOHO!潮流志》第一期就卖掉60% , 而经销商以为只能卖10%~30% 。
不过这注定是短暂的繁荣 , 因为过后几年是互联网创业的热潮:2007年 , 陈年在北京创立凡客 , 淘宝已出现一批暴富卖家 , 京东渐渐进入大众媒体……
梁超也看到了互联网大势来了 , 2007年YOHO!做了社区网站 , 2008年上线电商业务“YOHO!BUY有货”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YOHO!这个品牌 , 在没有进行非常严格的资金测算的情况下 , 梁超在线上和线下做了大面积推广 , 一年下来总花费超过了2000万元 。“我们那个时候觉着YOHO!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 , 可以去表达和说一些东西 , 但事实证明还不到时候 。”
这是梁超创业第一次遇到重挫 , 为了应对资金链紧张 , 2009年初 , 梁超把家人、亲戚的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 。“当时心里做了最坏打算 ,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 , 我把房子卖了 , 全家人租房子还是可以生存下去的 。”
梁超之所以有决心如此做 , 还是基于对YOHO!未来的相信 。“潮、酷、个性化的需求 , 正在从穿延伸到吃住行等各方面 。”梁超说他眼看着中国年轻人的审美变化 , 有需求就会有生意的存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