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羊叫的小品 春晚 风水羊开光小品( 七 )


条目“吕公樟”则写道:有邻人生疮 , 被赶出家门 , 在一座桥遇见一位道人 , 带他来到本一禅院内 。道人对樟树作揖说:“樟先生无恙 。”月色微明中 , “俄顷林影婆娑” , 对患者说:“你采我的叶子洗疮 , 应该会平复 。”这年疫病盛行 , 乡人们采叶煎服者“立愈” 。有人题诗说:“吕公曾此问樟公”“古树苍苍寂照中” 。吕公 , 当以吕洞宾指道人 。
这显然是道家故事 。不过“吕公樟” , 是否就是现在这棵古樟?

学羊叫的小品 春晚 风水羊开光小品

文章插图

学羊叫的小品 春晚 风水羊开光小品

文章插图

学羊叫的小品 春晚 风水羊开光小品

文章插图
当年这里还有“双松堂” , 在院西“林木深沉”处 , 是赵孟僩的“休憩地” 。堂壁上 , 有元代画家赵希远画的松树 。
还有“梅影轩” , 壁上有吴仲圭画的梅花 , “梅花道人画老梅于壁” 。吴仲圭 , 应为吴镇 , 号梅花道人 , 王世贞和董其昌列的“元四家”都有他 。
记载中一起来的 , 还有“云林黄鹤大痴” 。是谁?倪瓒 , 号“云林” 。王蒙 , 号“黄鹤山樵” 。黄公望 , 号“大痴道人” 。也就是说 , 董其昌所说的“元四家”——吴镇、倪瓒、王蒙、黄公望 , 当年一起来到了这棵古樟树这里 , 为“寻中峰遗事 , 霜晨月夕信信宿宿而归” 。信信 , 有说意为“连住四夜” 。
究竟是什么“中峰遗事” , 竟然吸引了大名鼎鼎的“元四家”集体来此 , 在上海聚齐?
正是赵孟頫见赵孟僩 。

中峰 , 应该就是赵孟頫、管道升、赵孟僩都尊为师的中峰明本和尚 , 尽管他年龄比他们都小 。
他被认为是“元代最有影响的禅宗大师”“元代最杰出的高僧” 。
研究者叶宪允在《赵孟頫与中峰明本禅师交游考》一文认为 , 赵孟頫与中峰明本1296年前后相识于杭州 。
从此 , 两人多次交游 , 屡屡通信 。赵孟頫收到信会“焚香望拜” 。中峰书法也不错 , 《赵文敏与中峰十一帖及管夫人一帖》成为传世书帖 。
二十三年后 , 当管道升去世 , 赵孟頫“手足无措”之时 , 还曾恳切地希望中峰来超度 。
所以 , 当赵孟頫“数度来访” , 赵孟僩便“因请天目山中峰禅师至院登堂说法” , 相聚于古樟树下 。值得注意的是 , 从行迹记载看 , 赵孟頫在长期居住的杭州、湖州及苏州等地 , 其实与中峰已屡有往来 , 也更方便 。所以 , 如果不是赵孟頫要来见赵孟僩 , 就不一定会有“中峰遗事”与上海之聚了 。
他们具体谈些什么?
史料目前所见 , 只有“讲道”二字 。
中峰所到之处 , 居所都名“幻住” 。史料说:他们三人“讲道小憩之所” , 本一禅院大雄宝殿后面禅房的“左室” , 也被中峰题为“幻住山房”(赵孟頫似题了“本一禅院”) 。
赵孟頫临终前不久 , 写给中峰的最后书札里 , 有这样一句:“人谁无死 , 如空华然 。”空华 , 似与“实相”相对 。
1980年 , 松江镇友谊药棉加工厂建房挖土时 , 人们发现了一块石刻 , 线条文字完好无损 , 上面并排画有三人 , 正是中峰、赵孟僩、赵孟頫三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