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师看风水 太虚道长讲风水吗( 六 )


五、用白话文注解本章:
最高尚的善就像水一样的胸怀,它滋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也不与万物争高论低,它总是选择人们不愿驻足的低洼处居住,它高尚的品德最是接近道的 。越是高尚的品德的人,越甘居卑下的环境,他的心胸博大而沉静,待人和善,又乐于帮助别人,它信守诺言,处事公平公正,善于治理,办事能发挥己长,行动能把握好机会和度,正是因为它不争的胸怀,所以才不会出现过失,招致怨恨 。
六、本章总结:
在老子的思想里,水的德行是近于道的,而理想的圣人正是道的体现者,水就是圣人,也就是道的体现 。
王弼说:“五行之本,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 。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 。”意思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中,水是最不明显的 。水之所以能接近道,是因为它永远在低处走,没有把自己表现得张扬膨胀 。它永远处众人之后,总是为众人着想,结果它得到了众人的尊重 。
以不争为争,以无私为私,就是水的特性 。最后的大海不是水争来的?谁都离不了水 。水滋养万物,而不取万物为己用,不与万物相争 。浇灌了高处,而流于低处 。清理了尘垢,而不弃于浊塘 。水把世间的尘垢清洗完了,它还不去放弃污浊的池塘 。
所以老子以水之宽阔胸怀,教我们处事的办法,用水给我们榜样出来怎么做的做法,也是我们做人的要旨 。别人爱的东西我们不爱,别人厌恶的东西,我们相反不厌恶它 。总有一种助人自乐的精神,以无争的一种恬淡 。所以说我们就少了矛盾了,少了矛盾就多了轻松,少了纠结我们就多了快乐,少了欲得我们就多了幸福,少了患得患失的折磨,我们多了知足常乐的快活,少了乌七八糟的烦心,我们可多了如水一般的品质,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们把多与少、少与多、掂量掂量哪个对呢?我们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得到,所以我们失去的是更多更多的东西 。别人厌恶的我们反而不厌恶,以助人为乐而自乐,以无为而恬淡,以少矛盾,我们增添了轻松 。
七、小故事:
讲一讲为什么古人,总是取下,譬如总是说殿下、阁下、足下、在下、麾下 。这其实是取低而攀高,取低而达尊 。
古人在做事做人方面,都是非常到位的 。阁下、足下等很多文字,现在还在用呢 。这是以低达尊的古代的风俗,在称呼中的反应 。
古代的等级是非常森严的,地位低的人和地位高的人,在谈话时,不敢直呼对方的名字,而用一种称呼来进行指代,其实是在以下捧上 。在君主面前尤为突出 。秦朝后,称天子为陛下,皇太子成为殿下,将军们称为麾下,使臣们称为阶下,两千担以上的掌史叫阁下,父母称膝下等 。
雍正朝的时候,姜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帝召见的时候,姜水紧张的样子,哆嗦得不能和皇帝对答,于是推荐自己的学生叫戴正和皇帝对答,戴正在皇帝面前口若悬河,而且句句击中要害,对答如流,把事件说的清清楚楚,雍正大喜,就问戴正:你和你的老师,谁的才能高?戴正说:我的水平和我的老师比太低了 。雍正又问了:为啥水平高的人回答不上来?你这个水平低的人,咋回答的如此好的呢?戴正说:我们老师年迈了,耳背眼花了,他的学问胜过了万倍 。雍正皇帝非常赞赏这种谦卑礼让的精神,马上封戴正为翰林院学士 。
水取低,方能成大海 。人取低,就能成就大业,所以说把自己看得越低的时候,恰恰是你升职空间越多的时候,把自己看得高的时候,恰恰你的升职空间已经终止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