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这几段写了什么?都说它美 , 它美在何处?
理论依据:美感是一种心理现象 , 美感产生的生理基础有视、听、味、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 , 品味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想象 , 这种美的想象属于心理学中的再造想象 , 即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进行的想象 。一句话 , 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想象 , 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间 , 才能深刻品味到这种美 。
⑴语言美
本文语言突出特点 , 运用大量修辞手法 , 神采飞扬 , 其中的博喻、叠词、通感为重点 , 对此学生却较生疏 。
①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 又叫连比 , 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 , 增添气势 , 使得意象更形象 , 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如此光洁、莹润、精致的荷花 , 你能不多看几眼吗?
学以致用:发挥想象 , 仿写或扩写 , 写出你心中的荷花(仿写、扩写是高考考察的语文能力之一)
②叠词
切入角度:用音乐的击鼓打节奏方式领略叠词独有的韵律感 , 如“曲曲/折折”“阴/森森”“脉脉”节奏分别是……(学生会用手指叩响桌子去感受叠词带来的音乐美感 , 荷塘月色的灵动飘逸 。)
课外拓展:《诗经》中的大量叠词 , 如“关关雎鸠“桃之夭夭 , 灼灼其华” 。
③通感:
明确定义和用法 ,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 , 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 典型例句如 , “微风过处 , 送来缕缕清香 ,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乃是嗅觉 , 歌声乃是听觉 , 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 , 让读者通过联想、想象得到了嗅觉、听觉上的双重美的享受 , 似真似幻 , 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
课外拓展: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通感现象 , 注意积累 。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学以致用:当堂造句 , 巩固消化 , 锻炼文笔 。
⑵画面美
语言的美即表现出了画面的美 , 详见板书 。
根据学生对美的体验以及老师的总结 , 列出本堂课的主板书 , 见第3 页 。

文章插图
3、 课堂小结(5分钟)
心理学“注意规律”的教学运用:展出几幅荷塘月色图幻灯片 , 让学生用原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 。此法的作用一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二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进行自检;三可实施启发性教学 , 如下:
教育学“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教学运用: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 , “图片的荷塘月色与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 , 你觉得哪个更美?”引导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表现力 , 最终落实本课教学目标 , 品位语言美 , 从而感受语言背后的画面美 。
4 , 课后练习学以致用 , 运用本课语言技巧“叠词”“通感”等 , 以“沙滩月色”为题写一片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
《荷塘月色》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 属于散文阅读与欣赏课 , 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 是典型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核心意义分析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 , 核心意义须通过审美形式表现出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语) , 《荷塘月色》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 , 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
- 淀粉妙用的窍门
- 吃的糯米粉和淀粉有什么区别 糯米粉和淀粉一样吗
- 在家做锅包肉可以用玉米淀粉吗 锅包肉的正确制作方法
- 荷花画的寓意和象征风水 风水画山脉的寓意是什么
- 教师ppt课件零基础制作教程 小白怎样制作ppt课件
- 海淀区有哪些博物馆 海淀区博物馆有哪些
- 小米山药粥
- 沙发墙什么图案好风水 沙发荷花图案风水好吗
- 淀粉的作用与功效 淀粉有什么作用
- 如何轻轻松松搞定沉淀在电水壶中的水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