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1、 在这本书的序言部分,思郁分享了自己年少时爱上阅读的故事,思郁给我们讲讲这些年你的阅读史吧?
如果让我回忆自己的阅读,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可以简单梳理一下,比如文字的启蒙不是阅读童话啊儿童文学,而是阅读一些乱七八糟的书,所谓乱七八糟的书,基本都是各种武侠小说为主 。估计跟现在的中学生读各种网文差不多,就算这种无人指引的启蒙阅读,现在想起来也是幸运的,因为我很幸运在这些乱七八糟的阅读启蒙中,可以阅读到金庸、古龙、温瑞安等等这些相对来说很有品质的武侠小说 。这种阅读带有一种天然引诱的味道,让我学会了如何分辨好文章坏文章 。我一直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可以代表正统的华语文学的 。因为从阅读武侠到阅读正统的文学经典之间,似乎是顺其自然的 。在我看来,金庸古龙的武侠,与鲁迅、沈从文、钱钟书、陈忠实、余华的代表的话语文学是一脉相承的 。
我阅读中另外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读大学四年期间 。那是读书最畅快最自由最肆无忌惮的阅读年月,可以每天都泡在图书馆,可以随便翻阅图书,想读谁的就可以读谁的,我现在还记得我曾经花费半年时间阅读鲁迅全集的夜晚 。大学四年,阅读中对我印象很大的有刘小枫、李泽厚、甘阳等等这些学者,读他们的书,或者读他们策划翻译的书,彻底打开了我的眼界 。现在很多人应该都记得八十年代中国学界有甘阳和刘小枫策划组织“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其中囊括了中国当时最新锐的学者,像现在很多读书人书架上经常见到的丛书,比如三联书店的新知文库、西方学术文库,上海译文的“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都是出自这个编委会 。
大学四年读书虽然杂乱无章,毫无章法,基本都是拿起来就读,囫囵吞枣 。但是对开拓眼界,塑造思想的根基是有很大关注的,这段时期之所以难忘,是因为这是一种完全无功利性的阅读,仅凭兴趣和乐趣的自由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好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都如饥似渴地在读书 。但是这种乐趣在工作之后就很难有了 。
我曾经做过杂志编辑,做过自由自由职业,做过书评人,基本都是跟书籍和文字打交道的工作,但是现在读书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酣畅淋漓了 。因为读书跟功利性挂钩了,因为读书会受到骚扰,比如现在读书还得抽出时间,因为先要考虑生活等等,就算无生活压力,读书也会受到困扰,比如为了写稿子而读书 。读书的时候还要考虑交稿等等,这些因素会影响阅读的快感 。不过,现在读书的话,跟以前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现在读书我觉得目的性比较强,不是漫天撒网,是带着问题去思考才去读书的 。这大概是现在阅读的一种实用主义观念吧,就是希望读一本书能收获一些东西,无论是观点,思想,理论,甚至一句格言也是好的 。另外有目的性的读书,会形成文字和文章,这也是好事 。

文章插图
2、这本书分为“看书人”,“写书人”,“卖书人”“书之典”四个部分构成,给我们讲讲都大致写到了什么?
这本书其实是我多年写作的一个集子,当初出版的时候,跟编辑商议了一下,如何才能把这些不同主题的文字进行分类,才能更醒目一些 。虽然这些文章都跟书籍和阅读有关的,但是细分起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打比方,四部分其实都是图书写作和出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第一辑看书人,主要是是阅读笔记,涉及到书话啊,作家和作品评论等等,这一集中,我写到了在我思想启蒙之路上发挥很大作用的王小波,写到了西方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 。布鲁姆是西方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去年十月份刚刚去世 。布鲁姆一辈子在大学里教书,但是身上很少有专业批评家的那种脾气,他总是热爱向普通大众介绍文学,推荐文学,给无数作家作品写推荐导言,译林出版社正在出版他的这些书,至少一千多篇 。我特别喜欢他说的那句话,他说,他快七十岁了,不想读坏东西,如同不想过坏日子 。当时读到这句话,让我很快开始反省,我们更应该很早就意识到,贪多嚼不烂的那种读书方法已经没有意义了,以后读书我要贪少,少而精的阅读才是最有价值的 。
- 坚持广播稿400字 生活向导广播稿400字
- 生活小妙招广播稿200字 生活小技巧广播稿500字
- 生活小百科广播稿200字 生活百科作文200字左右
- 幼儿园广播稿经典范文 幼儿生活小百科广播稿子
- 科学探秘广播稿200字 百科全书广播稿200字
- 生活广播稿100字 生活百科广播稿100篇
- 校园广播稿300字 百科知识广播稿300字
- 知识广播稿300字左右
- 关于百科知识的广播稿250字 百科全书广播稿200字怎么写的
- 知识之窗关于科普的广播稿 知识窗广播稿范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