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徐贲

文章插图
1996年,我孩子进高中,家里给他购买了一套《大英百科全书》(又称《不列颠百科全书》),29册正文,2册索引,1册百科类目(知识的整体结构纲要),共32册 。这是1991年出的第15版 。这个版本后来有46%的内容被更新 。2009年夏季出版的2010年版是最后的印刷版 。当时,这部百科全书是我们给孩子准备的学习参考书,希望他能够从高中用到大学毕业 。《大英百科全书》是全球发售的,然而,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里,这部参考书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的 。1996年,《大英百科全书》售价1000多美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一个中国教授的工资是每月1000元人民币左右,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8.33,1000美元是一个教授七八个月的工资 。这种昂贵程度虽然比不上500年前文艺复兴时的参考书价格,也绝对远远超出了普及文化所能接受的价格 。
就在短短5年之后的2001年初,出现了互联网上的维基百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庞大、最被广泛使用的百科全书 。在没有外力审查屏蔽的前提下,它供任何人自由使用,使用它不需要花费一分钱 。它因此当之无愧地成为不分贫富,所有人都能方便使用的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的全称是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可以理解为“免费”的百科全书,也可以理解为“自由”的百科全书,不管怎么理解都符合互联网最初的理念,那就是全人类对知识的自由分享,它不受经济和政治的限制,是每一个人不可让渡的一种基本权利 。在今天的世界里,这个理念尚未成为现实,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理念,全球范围内的认知平等才获得了合乎时代要求的道义准则和目标 。
一 知识信息处理与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经常被视为一个知识来源,但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知识来源呢?是把它当作一部恢宏巨著来阅读或浏览吗?还是把它当作有需要才翻阅的参考书?据中文维基百科的《大英百科全书》介绍,有人从头到尾读过这部巨著,“卡扎尔王朝君王法阿里曾读完第三版,美国商人阿姆斯·肖克(Amos Urban Shirk)花了四年半,读完共23册的1911年版,除此之外还有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美国物理学家费曼、英国小说家佛瑞斯特(C.S.Forester)等 。2006年,一位任职《君子杂志》(Esquire)的记者A.J.贾各布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看完3.3万页的2002年版,并把读后感写成一本书《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The Know-It-All:One Man’s Humble Quest to Become the Smartest Person in the World) 。王云五在19岁时购得《不列颠百科全书》,以三年时间将全书35巨册阅览一遍 。胡适称王云五是‘有脚的百科全书’” 。
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即便真实,也是奇人异事,不足仿效 。例如,王云五出生于1888年,他19岁时应该是1907年,花3年功夫读完《大英百科全书》,应该是1910年 。他浏览的应该是1902—1903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第10版,是第9版的25卷加上11卷补充,应该是36卷,而不是35卷 。新的第11版是1910—1911年出版的(29卷),32卷的第15版则是1985—2010年才出版的 。
况且,有不同方式的“浏览”,浏览百科全书就能成为有脚的百科全书吗?未必 。且不说一个人有没有可能读懂百科全书里包括各种不同科目专业知识的所有词条(文章),单就人的记忆能力而言,能记住这么多的内容就已经颇可怀疑 。更重要的是,像萧伯纳、费曼还有王云五这样的高智商人物,他们难道还不够聪明,居然不知道,与其通读百科全书,记住其中的内容,还不如在需要的时候再去查找,既可到百科全书里去找,也可以到别的书籍里去找 。这样岂不更有效得多?18世纪英国学者,也是著名的词典编纂家萨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就说过:有两种知识,一种是记住的,另一种是在需要的时候知道到哪里去获取 。互联网时代,后面这种知识变得愈加重要 。[1]
- 生活小妙招小技巧 生活小妙招小窍门有哪些
- 有趣的生物科普小知识 生活小知识科普有趣的名称叫什么呢
- 护理知识包括哪些 关于护理的知识一
- 生活中的小窍门40个字 生活中的小窍门有哪些15字以内
- 坚持广播稿400字 生活向导广播稿400字
- 男人是不是都喜欢林有有 男生如何对付林有有
- 每天的生活日常句子 每天一句生活句子
- 5个生活小妙招 生活小妙招50招大全
- 生活小常识ppt
- 生活小妙招广播稿200字 生活小技巧广播稿500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