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上林出大官的风水宝地 广西上林县风水宝地图( 四 )


绍兴出土墓志之大宗,在于民间收藏 。有位张姓收藏家,收藏绍兴及邻近地区出土的宋元墓志,数量近百通 。绍兴一县,短时期内,集中出土数量众多的墓志,上至品官勋臣,下至平民百姓,必将能相当真实、全面地反映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我们期待这批材料的面世 。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绍兴盗墓猖獗,几至于失控的地步 。2009年,绍兴至诸暨高速公路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公路沿线派驻了四个考古队,辗转各地,历时近一年,发掘古墓葬无数,出土器物却寥寥无几,因为当地所有的古墓均遭盗毁 。我们无妨设想一下,以每发掘十座宋墓出一通墓志计,一百通墓志,意味着一千座宋墓遭盗毁 。而这些墓志,也就永远失去了其出土地点、伴出文物等信息 。所谓“盛世藏宝”,人人幻想一夜暴富,各地“挖宝”风气大兴,遂酿成文物保护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为一叹!
有待整理的金华墓志
金华地区的墓志,少有系统整理,与金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地位和墓志出土的实际状况并不相符 。这是因为当地的文物工作者中,少有章国庆、厉祖浩这样有志于“整理国故”的人;而民间或高校,固然不乏有兴趣的人,却无资源,终至于一事无成 。我到金华地区的考古工作机会不多,也很少往金华的乡下跑 。但对各县市博物馆的收藏家底,大体清楚,金华、东阳、浦江、永康、兰溪、磐安都有或多或少的墓志收藏,如金华出土《王淮圹志》、兰溪出土《范锺圹志》,都是位居宰执的人物,永康出土《陈充圹志》,志主系南宋思想家陈亮弟弟,可惜多数不为外界所知 。
金华地区墓志调查最为充分的是武义县 。2014年,我在武义明招山调查南宋吕祖谦家族墓地,工作余暇,对武义全境的墓志做了全面调查,共发现南宋墓志39通 。这批墓志的分布状况,可分为三类:一、馆藏墓志,即收藏于当地公办博物馆或文物保护机构之墓志;二、近年考古调查、发掘新出之墓志;三、民间收藏,又可分两小类,其一为生产建设中自祖坟中出土并保存于民间祠堂之墓志,其二是以实物或拓本的形式为民间收藏家拥有之墓志 。
以职业文物工作者的身份,只需毅力,第一、二类墓志的搜集,难度不大,尤其是明招山出土的南宋吕祖谦家族墓志共18通,无疑是近年来关于东莱吕氏最重要的文献发现 。当然,我到武义明招山,重点在于探索吕祖谦家族墓地的形成、发展和规划问题,及中原地区的士大夫家族,南渡以后,在自然环境、人文传统、丧葬习俗与北方迥异的江南地区,如何建设家族墓地的问题 。而墓志,只是此项工作的副产品;第三类墓志,即民间收藏的部分,其搜集则无把握,或因限于信息来源,或因藏家秘不示人,人与古物间的遭逢,全凭缘分,整理者只能勉力为之 。
金华,素称“东南邹鲁”,而今墓志的整理和研究,与周边地区相比明显滞后 。我们应该尽快改变这种局面,需知金华本是吕祖谦“浙东学术”的中心、“北山四先生”的故乡 。
衢州 。衢州市博物馆编《衢州墓志碑刻集录》,可资参考 。

广西上林出大官的风水宝地 广西上林县风水宝地图

文章插图
杭嘉湖等地缘何少有墓志
出人意料的是,作为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杭州;“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嘉兴和湖州;还有严州,即淳安、建德、桐庐等地,出土墓志相当稀少 。温州、台州、宁波、绍兴,可以各自编辑厚厚一册“宋元墓志集录” 。而杭嘉湖,至多只能出本合集 。
杭州墓志稀少,最不可思议 。除了早年半山出土《南宋韦谦墓志》、杭州苗圃出土元代大书法家《鲜于枢墓志》等少数例子,几乎乏善可陈 。杭州孔庙所在的“杭州碑林”,以收藏“南宋石经”著名 。建国后,也兼收藏杭州及附近地区搬来的墓志碑刻,也见不到本地出土的宋元墓志 。我们只要稍稍读书,可知西湖南山、北山及环湖诸山中,南宋时期曾是许多显贵人物的葬身之所,湖滨柳浪闻莺公园,曾为元代穆斯林墓地 。这只能有一个解释,西湖之滨、环湖诸山,表面上看,山明水秀,风景优雅,其实,历史上西湖周边的“陵谷变迁”极其严重,绝大多数的古墓,在过去,也许在清代以前就已破坏殆尽 。这是杭城墓志稀少之由么?我猜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