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小故事200字以内 科学小知识200字左右三年级( 五 )


刘先生认为,对于学术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来说,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十分重要,不仅要不断强化自己的“长板”,更要随时发现和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并且及时补救或做出调整 。他还说,知识结构的完善不但是一个长期的和动态的时间上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使之具有立体性的空间上的建构 。就史学研究而言,不仅需要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横向积累、训练和拓展,而且也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纵向辅助,除了其他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之外,包括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在中外历史的研究中同样可能成为摆在学者面前阻碍突破和创新的拦路虎或天花板 。刘先生把不能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上形成自觉并及时强化长板、补足短板的状态戏称为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可谓极为贴切 。

三年级科学小故事200字以内 科学小知识200字左右三年级

文章插图
本文作者(左)与刘家和先生
传承与创新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最终目标和归宿,可以说,没有创新的学术研究是一潭死水,毫无生命力可言 。那么,创新是如何成为可能的,又是怎样得以实现的?对于这个问题,刘先生不仅有着长期和深入的思考,而且身体力行,应该说,他在学术研究中的每一个或大或小的发明、发现和创见无不遵循着他所坚信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那就是,所有学术问题的推进、突破和创新必须也一定建立在对学术传统的深入研究与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一言以蔽之,创新来源于传承和传统 。为此,他还对英文中的传统(tradition)一词进行了辨析,指出如果说复数的“传统”(traditions)主要用来指现实中的具体的各种传统的话,那么单数的“传统”(tradition)则可以用来指使传统得以形成的抽象的传递的动作,故而可以译为“传承” 。
说到传统,一般的理解就是在过去的时代形成的一套既有的规范、观念和知识体系 。同时,在有些人的理解上,创新也就是对传统的背离和抛弃,即所谓除旧布新 。刘先生指出,这种看法虽不无道理,但却是简单的和片面的,因为这种把传统与创新完全割裂开来的看法不仅不符合逻辑,也有悖于事实 。那么,创新从何而来呢?刘先生指出,从古今中外的学术发展来看,创新的根源恰恰就来自传统 。他十分赞同美国的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1922-1996年)在他的名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即所有的科学创新都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传统的无比谙熟和深厚掌握,二是勇于走出传统、大胆突破的超常勇气,二者不但缺一不可,而且前者成为后者必须的前提和条件 。因此,传统不仅成为了创新的目标和对象,同时也是创新得以实现的出发点和基础 。
由于学术史不过就是一个旧传统接续一个新传统的持续流变的过程,因此,在新旧两个传统之间的传承或传递的行为或动作,无疑就成为新旧转换的关键环节,而创新也正是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发生的 。由于新旧传统必然存在不同,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传承的过程也就是创新的过程,这也在一定意义上论证和说明了传承(以及作为传承的结果的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密不可分,上文中那种把传统与创新截然分开的看法也就不能成立了 。
那么,从一种旧传统到一种新传统的传承或者转换是如何实现的呢?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旧传统和新传统之间既不可能完全相同,否则新旧就难以成立了;也不可能迥异,否则新传统就没有了来源和基础 。换言之,新传统中必然包含了旧传统的某些要素,那些要素是什么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