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识1000题 6岁幼儿常识1000题问答



幼儿常识1000题 6岁幼儿常识1000题问答

文章插图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节点 。2022年最新出台的新课标也指出,“要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
幼小衔接到底要“接”什么?以往我们有哪些认知和操作误区?学校、家长如何科学、专业地做好准备?


01拼音一定要提前学吗?孩子即将步入小学时,家长很容易陷入无尽焦虑,误以为“幼小衔接=提早学习知识”,“拔苗助长”“鸡娃”现象比比皆是 。但是,不提前学习,进入小学就真的跟不上么?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曾做过研究,将543名一年级学生编为两组,一组提前学过拼音,一组没有 。在入学后的半年内,对两组进行了四次拼音测试,结果发现在后两次测试中,两组成绩相当 。
杭州一位教师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儿童提前接受的拼音学习不够规范,未能达到小学教育基本要求,到了一年级后,老师还要重新正音、纠音,耗时耗力,事倍功半;我们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那些提前学习的孩子,在初期的确会轻松不少,但很容易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进而走神、沉默,游走在课堂边缘,无法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 。
反观那些没有提前学习过的孩子,却极有可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知识充满渴望,表现得更加专注、积极,学习“后劲”十足 。
那么在幼小衔接阶段,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学科学习?孩子在系统学习前,可以做哪些准备?正式学习时,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是科学有效的?根据专业研究和一线实践,我们整理了一些经验 。
1.学前教育重点在“打好基础”
真正影响孩子掌握拼音的,是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因为孩子容易把外形相近的拼音混淆,进而读错、写错 。
首先,幼小衔接要将空间知觉、观察力、图形判别、书写姿势等作为重点 。
有研究还表明,在学习拼音之前已经具备了某种语音意识(如音节意识)的儿童,在小学阶段都是汉语拼音水平高的学生 。
其次,语言教育的方向要从“拼音学习”转向“语音意识”的培养 。
  • 研发“韵读儿歌”系列主题儿歌,在游戏化、生活化情境中展开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语音语调 。
  • 在大班课程加入视知觉、听知觉、知觉转换、语言沟通等学习内容 。如开展听音游戏,老师念词语,幼儿分别辨听“韵母、声调相同,声母不同的词语”和“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词语”等 。
  •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习拼音的基础能力 。如指导孩子观察事物、图形时,引导其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即先整体上观察,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等) 。
2.小学的重点在“用对方法”
在小学一年级,老师要遵循零起点教学,正确看待班级学情,对有或没有拼音基础的孩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