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书籍有哪些 退休生活百科全书电子版下载( 十 )


西晋左思《娇女诗》云:“我家有个娇惯的小女儿,长得很白皙 。小名叫纨素,口齿伶俐 。她姐姐叫蕙芳,眉目清秀,像画中美人 。她们在园林里蹦蹦跳跳,一起嬉戏,还爬上树把未成熟的果子摘下来了 。她们贪外面的美丽,能冒着风雨,跑出跑进上百次 。看见煮茶心里就特别高兴,还对着茶炉吹气,加大火力 。”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云:“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 。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蝑 。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
张孟阳《登成都楼》诗大意说:遥望楼外,富庶的山川无边无际 。秋天,人们在橘林中采摘着丰收的柑橘;春天,人们在江边把竿垂钓 。果品胜过佳肴,鱼肉分外细嫩 。四川的香茶在各种饮料中可称第一,它那美味在天下享有盛名 。如果人生只是苟且地寻求安乐,那成都这个地方还是可以供人们尽情享乐的 。这里,张孟阳把品饮“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四川香茶,作为人生的一大乐事,陆羽是高度认同的 。只是张孟阳认为不能苟且地寻求这样的安乐,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总之,陆羽在《茶经》里,深刻揭示了茶道的“四大理念”,即“俭”“精”“雅”“乐”,将饮茶从生理需求升华到精神需求,从物质层次升华到文化层次;正是“楚人陆鸿渐为《茶论》”,“于是茶道大行” 。
(下)
以上讲了茶道,下面就说书道 。
把茶道和书道联系起来学习和研究,也是有故事的 。
我小时候练过几天大字,也曾经给自家和左邻右舍写过春联 。自从上大学以后,就基本没有摸过毛笔 。2014年元旦,在友枝的鼓动下,我重拾文房四宝,开始书法练习,每天一两个小时,主攻楷书和行书 。刚开始感觉还可以,似乎月月都有进步 。可是时间一长,就感到遇到了瓶颈,很难突破,甚至觉得越写越差了 。经高人指点,2018年秋,我开始练习草书,先临章草,后临今草(主要是小草),感觉好像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临习小草,除了王羲之的草书字帖,如《十七帖》等,临得最多的便是孙过庭的《书谱》墨迹 。在临习过程中,也力求了解《书谱》基本内容 。这一切,都写进了我的人生记实集《阅历十章》第三章“书法之缘”中 。
2020年7月22日,我在临习《书谱》时突然领悟到,《茶经》所揭示的茶道“四大理念”,即“俭”“精”“雅”“乐”,与《书谱》所揭示的书道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只需要将茶道的“俭”换成书道的“简”就行了,且“俭”和“简”又是相通的 。于是,我就花了一些工夫,认真研读《书谱》,潜心解读《书谱》,希望能从文本出发,用更多的证据来证明我的观点 。事实上,我的这一观点也是有足够材料支撑的 。
孙过庭的《书谱》,这篇3700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和书道的核心理念,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 。《书谱》对于“简”“精”“雅”“乐”四大理念的论述非常丰富,我可以列举如下:
一、关于“简”
书道的核心理念“简”,指的是简便、简约、省简、精简等 。书法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部由繁到简的历史 。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从而呈现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这在草书的形成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早在记录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简笔和潦草的字迹 。史籍中的“屈原属草藁”、“董仲舒藁书未上”,说明战国古文和西汉隶书在急速书写时也从简从草 。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 。刘睦死前,明帝派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 。章帝时,齐相杜度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 。可见,至少从那个时候起,草字已经不尽是出于匆促书写而是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 。从近世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 。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 。《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年),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 。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 。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婉转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