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夏花鱼种培育与食性驯化,注意池塘条件


黄颡鱼夏花鱼种培育与食性驯化,注意池塘条件

文章插图

培育黄颡鱼夏花鱼种,首先要注意池塘条件,要水源水质合格 。其次要清池消毒 。还要注意施肥、培养天然饵料 。更要关注鱼苗的下池方法和鱼苗放养注意事项 。最后是鱼苗饵料的投喂,育苗过程中要及时补充轮虫、红虫 。对于鱼苗食性驯化,鱼苗下池3~5天后即可开始,鱼苗最终驯化成集中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
黄颡鱼夏花鱼种培育与食性驯化,注意池塘条件

文章插图
一、池塘条件
面积3~5亩,水深1.2~1.8m,淤泥15~20cm,水源水质合格 。池塘长方形,东西走向,长宽比5:4~3:2,进排水方便 。
二、清池消毒
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采用干法清塘, 池塘留水10~15cm,放养前7~10天,每1亩用生石灰150~200斤或漂白粉25~30斤清塘消毒 。
三、施肥培养天然饵料
1、黄颡鱼苗人池到全长3cm时的摄食对象是轮虫、无节幼体、枝角类、桡足类和底栖动物 。鱼苗下池前必须施足基肥培养适口的天然饵料,鱼苗一下池便可及时充分捕食到适合的天然饵料,有利于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
2、清塘后3~5天,每亩施用腐熟后的鸡粪500~600斤或熟牛粪肥400~500斤、绿肥200~300斤,然后注水40~50cm培育红虫、轮虫,注水时用80目筛绢网布过滤,防野杂鱼入内 。鱼苗下塘前1天拉空网1次,清除蛙卵及蝌蚪 。
3、鱼苗下池前3天还必须全池泼洒豆浆,每亩池每天用干黄豆2~3斤泡开后磨成豆浆全池泼洒 。
四、鱼苗下池
一般外购鱼苗规格较小,购回苗后首先要在小水泥池或网箱中进行强化培育2~3天,规格达1.2cm以上(最好达1.5cm左右)后再放人土池中进行发花,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
五、鱼苗下池方法
黄颡鱼苗下池要选择晴天的上午9点钟左右进行,因为黄颡鱼出苗阶段气温较高,而上午9点钟气温尚可,水中的氧气状况逐步好转,此时下苗有利鱼苗对水温等环境的适应,活力也较强 。下苗时一定要把苗散开放,不能让其有堆集的现象,否则会造成大批量的死亡,从而影响整个发花的成活率 。
六、鱼苗放养密度
黄颡鱼发花放养密度要比其它常规鱼类要小,通常每亩放养1.5cm左右的苗种8~10万尾/亩左右即可;密度过大反而对发花的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管理难度也会随之加大 。
七、鱼苗放养注意事项
水花鱼苗放苗操作上要进行缓苗处理——先将包装袋直接放入水中,15~20分钟后,用温度表检查袋内外水温,当温差在0.5~1℃以内时,再将鱼苗在池塘上风头处袋口平池水面缓慢倒入池塘 。
八、鱼苗饵料投喂
放苗后第2~3天检查水中轮虫、红虫的数量,每1亩每天用3~5斤黄豆浆泼洒培育轮虫、红虫,每天分早晚2次泼洒 。育苗过程中如不及时补充轮虫、红虫,鱼苗吃不到饵料会很快干瘪、痉挛而死亡,直接影响育苗成活率 。
九、鱼苗食性驯化
1、放苗第3~5天后可适当增加打磨成粉状的鳗鱼饲料或稚鳖料(粗蛋百含量42~46%)供鱼苗食用 。如果塘里轮虫、红虫数量不多,应适当补施肥料,并加注清水增加溶氧,促进轮虫、红虫增长 。
2、驯化步骤:鱼苗下池3~5天后即可开始进行驯化 。首先每亩池塘选择10个左右投饵点进行定点投饵,用鱼糜或甲鱼料、鳗鱼料做成团状,每天下午4点钟以后投在离水面40cm 左右的投饵点上 。4天后减少1个投饵点,以后每隔3~4天减少1个投饵点,直至最终剩余2个投饵点,搭建好食台,改每日1次投喂为2次投喂 。食台一定要落底水面40cm左右,有利于黄颡鱼的摄食 。鱼苗最终驯化成集中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便于检查鱼的摄食情况及防病、治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