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漫山,两河相汇 。演营寺以钢铁的风铃声,鸣响着慈悲的战角 。能以一个女人的宁静,让战争平息,让正义隆重 。樊家城和演营寺,以战争的背景,传递安静与祥和 。
四、佛与食
午后的太阳普照着葫芦河北岸,北山是佛的臂湾,让一树一村安静的生活 。葫芦河从进入三阳川的峡峪,就把身子斜向石佛镇 。石佛也因葫芦河而富足、美好 。
一尊石佛,从后周一直保存到现在是让人惊叹的事 。周世宗本来是一名抑佛昌儒的帝王,他虽然没有大力损毁与佛关的书籍、寺院,但佛事因其抑制政策而受到影响 。
在石佛,这尊石佛是幸运的 。他经历了与历史相关的好多大难、浩劫,并没有被人为的损毁,一定是这一方人有佛缘 。十年文革中,有无数无比珍贵的文物以打、烧、拆、毁、砸的方式永远消失 。我也从这个镇经过无数次,并在一次镇上主办的农民书画展会上走近石佛,理解石佛 。石佛能幸存下来,也是在文革前被放进了文化馆,这也正是从另外一面看到,石佛人对文化艺术的热爱 。
石佛,在新的寺院里仍然以后周的姿态,接受十里八乡的香火 。一个地方以石佛命名,让石佛在四万多人的生活中有些鲜红的印记 。
来到石佛,做一次客,感受石佛镇的生活 。
黄家庄挂面 。提起挂面,内心深处就涌现出曾经在外打工,生活拮据,工时又紧 。很简单的下一把挂面,就是对生活低质量的应付 。这些应付生活的结果,是胃对挂面的大力排斥 。多年的胃病,挂面尽然是祸首 。但黄家庄挂面,尽然让胃重新找回美食的感觉:一碗黄家庄挂面入锅,它以少于全国任何一种挂面入水而熟和时间,并以闪烁银光的姿态,被捞到瓷碗里 。面条,仍然以筋道、爽口为感觉 。没有机器挂面的死板与做作,也没有其它任何挂面在味觉上的雷同与平淡 。黄家庄的挂面,是鲜活的 。
我们相信手工的味道,是人类食品最纯真、朴素、真切的味道 。黄家庄挂面,从元代开始到今天,仍然坚持这种纯手工制作 。黄家庄挂面,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面食,让一方人生活的自如、坦然 。
石佛灶糖也是石佛甜食的一种 。
《礼记》中记载:“枣、栗、饴、蜜以甘之” 。夏、商、周时期人们从这些自然物种中获得甜味 。其中的“饴”即饴糖 。饴糖是用麦芽或淀粉发酵加温制成,饴糖,在人类甜食种中占着重要地位,也是加工食品的历史重大成就 。《诗经》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饴 。”饴糖在周代已经成了居家过日子的食用 。石佛灶糖,就是历代饴糖的继承者 。这种古老的糖种,保持着选民的原创性,也含有石佛人的发展智慧 。
灶糖即饴糖 。由于起初用于祭祀灶神,故人们习惯上仍称灶糖 。因其味美,人们经不住诱惑,便人神共享了,久而久之,就成为传统的民间食品 。
石佛灶糖的制做始于明代中期 。是由山西大槐树下柳姓人家带至天水,后来便流传于石佛一带 。在天水城乡便可见到出售灶糖的挑担小贩 。尤其是在“小年”前,石佛灶糖遍布街头,形成年先到人间的景色 。空气中也飘荡着灶糖的甜香,使人们内心里盈盈的感知着春节脚步急匆匆走来的味道 。
石佛豆腐,同样居美名于陇上 。
30前年的记忆里,一担豆腐进村,被一声嘹亮的喊声诱惑 。母亲会从屋墙角的布袋子里取一碗黄豆,换回一块白白的豆腐 。切片,配上土豆片,葱花炝了锅,烩成一锅豆腐洋芋菜 。在出锅前再撒上几许菠菜,青白相间,尽然是童年最美的食品 。
那嫩嫩、柔柔、滑滑、绵绵的豆腐,在舌间被咬碎,在依依不舍的口腔通过,把味道留在脸上,留在一天的生活中 。
- 高粱有何风水
- 地理风水学讲解 风水地理学中的客水怎么算
- 风水中劫煞有什么讲究嘛
- 有关李居明风水讲座心得
- 报国寺风水讲解大全
- 清明节前后最好的风水是什么
- 风水房后有电杆好不好呀
- 广东四大风水宝地 广东省廉江市的风水宝地在哪里
- 乾坤易经 乾坤风水学
- 马在背后风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