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处于上市敲钟倒计时中的快手科技 , 距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短视频第一股”还有两天 。
从当前的集资规模来看 , 在未计超额配售权的情况下 , 快手集资达384亿元至420 亿元 , 上市时市值更是高达4724亿元 。 之于港股市场 , 快手上市仿佛为之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 成为近两年来除阿里之外 , IPO规模领跑的那个 。
【快手小店是谁发起创办的?谁开发的?】

文章插图
“显而易见的是 , 当前市场对于快手的反馈是积极的 。 ”一位参与快手上市进程的机构投资人表示 , 快手成为各大投资机构眼中的“香饽饽” 。
据悉 , 快手已吸引10位国际大型基石投资者 , 包括The Capital Group、淡马锡、GIC Pte、贝莱德公司和阿布扎比投资局等全球明星投资机构 。 上述这些基石投资者同意认购快手约24.5亿美元等值的股份 , 相当于IPO集资规模至少45% 。
据上述投资人透露 , 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上市资本市场一直都很关注 , 都在等待好的进入时机 。 目前 , 快手即将上市 , 而其他平台短期内看不到上市的明确窗口 , 因此 , 投资人更多选择了上市确定性更高的快手 。
当然 , 这种投资选择并非退而求其次 , “快手仍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形态 , 上市企业保持一个稳定向上的节奏为好 。 ”在这位投资人看来 , 快手作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第二梯队中的独角兽 , 其IPO后的市场表现会更引人关注 , “上市会让快手有更充足的资金去向外延伸” 。
进阶的快手
其实 , 在快手诞生的头几年里 , 外界形容它往往是用“佛系”一词 。
“不买量 , 不转发” , 在“公平普惠”的价值观下 , 曾经的快手通过公平的流量分发去激发普通用户们的创作热情 , 从而构建起了一个由“老铁经济”为基础的草根江湖 。 尽管有别于微博、头条系等激进式的运营策略 , 但快手借力优质内容和流量红利 , 依然自然增长出了7000万日活 。
从2014年快手定位短视频赛道 , 到广受北方市场和三四五线“老铁们”的欢迎 , 之后发力直播 , 后在2017年成为国内规模领跑的直播平台 , 在光大证券互联网传媒首席分析师孔蓉看来 , 快手得益于市场红利期 , 收获了自然增长 。
迈过成长历程中的第一阶段 , 快手的发展转折发生在2018年“快手遇抖音强敌” , 孔蓉回忆到 , 是年春节后的4月份 , 快手的月活数据被抖音超越 , 这让快手开始加速电商业务规范发展 。
先是上线快手小店 , 与有赞合作加入电商功能 , 后于2018年10月正式宣布商业化 。 当快手创始人宿华在2019年中旬发起了冲刺3亿DAU的“K3战役” , 马宏彬作为总指挥后 , 孔蓉称 , 快手在“2019年开始打高线市场” , 同时为了加速摸索流量变现 , 于2019年8月上线了快手极速版 , 用以拓展用户群 。
K3目标之于快手 , 之所以能在2020年3月实现 , 在孔蓉看来 , 得益于其在2020年联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砸春晚” , 并邀请了周杰伦等众多明星代言、入驻等 , 进而让高线市场有了“成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