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电线上还是线下便宜?揭秘大品牌背后的经销商水多深( 二 )

为了确保每一位经销商的权益 , 在这套体系成熟后 , 每个地区只允许几位甚至只有一位经销商的存在 。
不同地区经销商之间严禁窜货 , 也就是哪怕只有一省之隔 , 广东的经销商也严禁把货卖到广西 , 去抢别人的生意 。
这样既避免经销商之间互相恶意压价竞争 , 损害品牌形象 , 又能最大程度保证经销商的利益 。
同时对于厂商来说 , 权力自然是越分散越好 。 你想啊万一哪家经销商做大 , 能控制厂商绝大多数省市销路 , 反过来就有实力倒逼厂商本身了 。
经销商体系又会衍生出层层代理结构:大区总代下面是省、市、县各级经销商 , 不同经销商又分为零售渠道、设计师渠道、装修公司渠道等等 , 最高甚至可以达到5~6层 。
假设你是一个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的消费者 , 可能你手上的产品已经经过了华北总代、省市县三级代理的层层加价 。
而如果你购买的是国外品牌 , 还要再经过一道全国总代 。
这个全国总代直接拿到了整个品牌在中国的销售定价权 , 相当于品牌直接把中国市场交给他们去打理 。
代理与经销商类似 , 但是能够拥有更多的品牌经营权益 。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三天两头就会冒出来一个进口品牌的原因 。
想入局的人太多 , 已有品牌体系饱和 , 那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再去国外引入一个新牌子 , 自己当全国总代 。
03在划分好势力范围后 , 经销商另一个敏感点就是价格 。 一是厂商的出厂价 , 二是卖给消费者的零售价 , 中间的差价 , 就是利润 。
怎么保证这个利润够高?答案很简单 , 两个价格越不透明 , 利润就越高 。 这就是这个体系的第二个核心:价格保密 。
如果厂家不够强势 , 就只有出厂价定价权 , 顶多有一个建议零售价 。
而经销商愿意把货卖消费者多少钱 , 那就全凭各地的意愿了 。
厂家也会看碟下菜 , 很有可能不同经销商拿到的出厂价并不一样 , 或者根据销量得到不一样的厂家返利 , 卖得越多 , 返得越多 。
电器类产品加价率基本是1.5倍 , 也就是出厂价100元 , 消费者到手价是150元 。
而建材类高溢价品牌的加价率可以高达5~6倍 , 标签价格可以达到8~10倍以上 。
也就是出厂价100元的产品 , 标价可以标到800~1000元 , 即使经过砍价砍到500~600元 , 经销商都仍然有超过80%的利润 。
因此 , 价格就必须保密 , 商店里的产品也必须要砍价 , 也就是要同人不同价 , 争取利益最大化 。
另外一个原因 , 就是强行增加消费者的比价成本 。
比如我如果要去买一个冰箱 , 在经过一番讲价之后 , 考虑到已经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 就会更倾向于当场买下产品 , 而不是再去货比三家 。

买家电线上还是线下便宜?揭秘大品牌背后的经销商水多深

文章插图

产品销售是零售行业的命脉 , 卖得好比产品质量好更重要 。
因此 , 厂家极度依赖经销商卖货 , 而大经销商甚至可以左右厂家的决策 , 热门产品的厂家也可以通过号称缺货、延迟发货、强行搭售等方式 , 打压教训那些不听话的小经销商 。
两者就此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
04电商的出现 , 就直接干翻了经销商体系的两个核心 。
毕竟在线上购买产品 , 消费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全平台比价 。 再加上没有店员在自己面前叨逼叨 , 很容易倾向于购买同类低价产品 , 消费决策完全改变了 。
一开始只是有少数小经销商偷偷把货拿到线上卖 , 并不成气候 。
大品牌也看不上线上渠道 。 毕竟高客单价的东西 , 怎么能到电商去卖呢?那岂不是自降身价?打穿价格 , 犹如杀人父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