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电线上还是线下便宜?揭秘大品牌背后的经销商水多深( 四 )


说白了 , 经销商体系是前电商时期的产物 , 现在已经成为了品牌厂家的巨大阻力 。
但越是老牌厂商就越是包袱沉重 , 当年通过经销商赚得有多爽 , 现在就被经销商拖得有多狠 。
不像上一代人把砍价当作人生乐趣 , 现在的年轻消费者对砍价充满了厌恶和恐惧 , 通过话术不断逼单的销售也能让人随时社恐发作 。
年轻人们别说是去面对面砍价了 , 连双十一的各种满减、预购、凑单、准点抢、领红包活动都越来越懒得算计和参加 , 宁可选择干脆避开双十一买东西 。
除了大家电 , 连瓷砖、地板、家具也都愿意在网上买 , 就为了一个耳根清净 。
那些新兴电商品牌 , 因为没有历史包袱 , 轻装上阵 , 以各平台官方网店为主要销售渠道 , 只在有限的几个大城市开出线下体验店 , 或者根本就不开设实体店 。
不但线上线下一个价 , 甚至非常欢迎消费者线下体验 , 线上下单 。
它们也就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新消费品牌 。
然而 , 大家电是一个极其注重研发和技术沉淀的行业 , 头部效应非常明显 。
像ARE YOU OK的小家电和数码非常能打 , 但是冰洗空(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空调)就不OK , 因为头部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 , 根本不会给它做代工 。
因此 , 如果你想买好东西就还是得选大牌 , 选大牌就势必还是要面临线上线下割裂的问题 , 还是要面对到底线上买还是线下买 , 到底线上便宜还是线下便宜的问题 。
别忘了 , 就像我前面说的 , 每个牌子的情况可都不一样 。
当然也可以尝试一些新的办法 , 比如引进第三方物流安装公司 , 核心就是为了解决经销商垄断的线下服务 。
但毕竟经销商也不是傻子 ,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做法 , 一样容易引起经销商的反弹 。 一旦他们撂挑子不干了 , 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计 。
还有的企业干脆另起炉灶 , 运营一个独立的电商品牌 。
比如海尔子品牌统帅 , 美的子品牌华凌 , A.O.史密斯子品牌佳尼特 , 全部只通过网店销售、专业物流发货 , 但利用经销商体系进行安装 , 按单机安装费与经销商结算 , 相当于变相绕开了经销商体系 。
这类品牌说是主打互联网的低价款 , 但其实从外观设计到内部品质都不差 , 只不过是没用上厂家最高端的技术而已 。
同档次产品副牌比正牌价格低 , 省下的很大部分就是经销商拿走的利润 。
削藩虽然困难 , 但从历史进程来看 , 削与不削从不是问题 , 只分早削 , 或者晚削 。
06但是 , 当拿掉经销商体系后 , 是不是意味着属于家电品牌的春天就来了呢?未必 。
当家电品牌完全搬到线上以后 , 实际上他们还会面临另外的对手 , 就是电商平台本身 。
相比各地经销商 , 电商平台权力更集中 , 掌握的消费者更多 , 因此在与家电品牌的谈判桌上 , 筹码也就更大 。
这也导致了一些「二选一」的情况发生 。 尤其在定价权上 , 面对经销商 , 厂商还有议价权 。
面对平台这种庞然大物 , 逼你参加各种活动 , 你能不参加吗?
那从消费者来讲 , 是不是完全电商化 , 就意味着一定更便宜?
天真了 。
线下垄断 , 和线上垄断 , 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 一旦有人垄断 , 脑子里永远想的是怎么捞更多钱 。
当一个平台又能控制厂商 , 又能掌握消费者的时候 , 玩法只会比经销商更多样 。 不然大数据杀熟是怎么来的?
尤其是虽然摆脱了经销商的束缚 , 线上的运营 , 一样面临着诸多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