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式”社交风险不容忽视 。
全文1402字 , 阅读约需2分钟
特约评论员/和生(媒体人) 编辑 徐秋颖 校对 吴兴发

文章插图
▲线上存在大量“脱单盲盒” 。 图/微信公众号截图
在如今“万物皆可盲盒”的时代 , 近段时间以来 , “脱单盲盒”也突然火了 。
“脱单盲盒”的玩法并不复杂 , 比如在街边摊位上放一张桌子摆两个盲盒 , “一元钱从盒子里拿走一个微信号 , 一元钱在盒子里放入自己的微信号” , 流程就走完了 。
而且 , 这种号称“月老办事处”的线下玩法 , 也迅速被搬到了线上 , 不少与之相关的小程序被开发出来 , 电商平台上更衍生出专业的“脱单盲盒”店铺 。
据悉 , “脱单盲盒”最初只是一位大学生的“灵机一动” 。 今年8月份 , 长沙一名大学生化身“一元月老”在地摊摆盲盒迅速走红网络 , 此后“脱单盲盒”在全国多地陆续出现 。
到现在 , 无论是依附于社交平台的小程序 , 还是在电商平台上开店的“脱单盲盒”卖家 , 已经渐成规模 。 在电商平台上有店铺显示已成交10万件 , 有商家甚至表示 , “3天收到1万单 , 有人一买买100张” 。
但随着“脱单盲盒”的火热 , 在“盲盒交易”过程中涉及到隐私等诸多问题 , 也不断暴露出来 。
“脱单盲盒”的卖家已经不止于仅仅收集微信号等简单的个人联系方式 , 在社交平台的小程序中 , 有的还会要求玩家在投递时填写年龄、城市、星座等涉及更多个人隐私的信息 。
随着玩家增多 , 平台或店铺规模变大 , 越来越多的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 , 将会被小程序开发平台和店铺收集 。 一旦平台、店铺将这些信息、数据打包进行销售、推送广告或以其他方式进行泄露 , 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则难以保障 。
除此之外 , “脱单盲盒”交易从单纯的“地摊月老”式的以一换一 , 已经被玩出了不少骗人的套路 。 比如 , 有购买者说 , “都是假微信”“一块钱买个有风险的机器人”“加的都是店员 , 都有对象” 。 如果此类说法属实 , 那店铺的行为或已涉嫌欺诈 。

文章插图
▲通过线上“脱单盲盒” , 用户需填写多项个人信息 。 图/微信小程序截图
对玩家来说 , 玩“脱单盲盒” , 虽然有“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抽到谁”的期待感 , 但是轻易将个人信息留给不具备公信力的平台或店铺 , 也容易惹上“麻烦” 。 有可能会遭遇电信诈骗 , 甚至掉入“杀猪盘”的陷阱 , 遭受财产损失等风险 。
针对“脱单盲盒”带来的诸多潜在风险 , 相关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需要对“脱单盲盒”小程序和交易店铺加强关注 , 对其可能出现泄露、售卖大量个人隐私信息、数据的行为 , 在技术层面和平台规则层面上予以约束 , 加强监管 。 相关职能部门也不妨对这类新出现的“社交+交易新形态”加以关注 , 一旦涉及违法违规行为 , 及时加以惩处、规范 。
在过去 , 新型陌生人社交平台如涉及买卖交易 , 往往会衍生出诈骗或各类套路 , 需要玩家们谨慎小心 , 既要谨防被“陌生的TA”套路 , 又要小心上了“月老”的当 。
话说回来 , 如果“脱单盲盒”作为一种新业态想要做大做强 , 那就需要有平台或商铺规范操作 , 探索合法合规的玩法和发展路子 。 这样才不会让“脱单盲盒”昙花一现 , 成了一时的“玩物” 。
当然 , 社区、工会、妇联等基层组织 , 也可以增加一些多形式、高趣味、强互动的线下活动 , 比如有些地方就尝试采用流行的“花式脱单”等交友方式 , 以满足当前年轻人的社交需求 。 可靠放心的渠道多了 , 自然就减少了此类“盲盒式”社交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
- 与全市场“唱反调”,大摩:美联储明年不会加息
- 深挖新品爆款成功秘诀,抖音电商纪录片《点“趣”成金》第二期强势上线!
- 恒瑞变更会计规则,为何不再“隐藏利润”?
- 每年50部过亿国产片,谁的机会?
- “全球寻宝脚步不停”,抖音电商跨境行业助力商家赢战黑五狂欢节
- ofo共享单车“退场”是一个典型的 “共输”方案
- 格力电器迎来了“关键先生”?
- 东风“告别”悦达起亚,合资汽车为什么跑不动了?
- 韵达:2012年以来将“三化”能力建设作为最重要战略推进
- “偏爱”中小企业的,不止北交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