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勇:全民接种疫苗是对抗疫情最有效的方法( 六 )


不过在这么短的研发时间里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 , 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 为了更好地应对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 , 人类应该针对上呼吸道传染病毒的特点研发新型的疫苗 。 更有针对性的疫苗(例如鼻喷疫苗)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 鼻喷疫苗的研发和测试已经在进行了 。 另一种方式是组合使用疫苗 。 如果内地开始生产mRNA疫苗 , 在两针灭活疫苗后能再打一针mRNA疫苗 。 混合打疫苗可以博采众长 , 相互补充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 。 在香港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种方式可以产生很好的抗体水平 , 可以考虑采用 。
知识分子:你推荐疫苗混打 , 但目前没有看到关于混打已发表的试验结果 。 目前混打的安全性有医学证据支持吗?
袁国勇:我和同事即将发布一篇关于新冠疫苗混打的论文 , 在(香港试验)两针科兴疫苗(灭活疫苗)后补打一针复必泰(mRNA疫苗) , 结果显示混打没有问题 , 而且效果实际上好于三针科兴疫苗 。 对于很多免疫反应不强的人 , 尤其是老年人 , 我们推荐第三针接种复必泰 。 但这是个人选择 , 我们不强迫 。 如果三针都接种科兴 , 也没问题 。
我想再次让大家放心 , 疫苗混打的不良反应不会是大问题 。 我们还不知道其他疫苗的混打情况如何 , 但在一些其他国家 , 阿斯利康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辉瑞-BioNtech或Moderna的混打也是可行的 , 无论是从效力还是安全性上 , 尽管与使用单一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相比 , 混打例数仍然相对少 。
知识分子:这段时间内地关于抗体检测的讨论很多 , 你怎么看普通人做抗体检测?有必要吗?抗体检测能说明什么?不能说明什么?
袁国勇:我认为普通人没有必要去检测自己的抗体水平 。 即使有相应的呼吸感染症状也可以用核酸检测来告诉你呼吸道里是否有新冠病毒 , 告诉你是不是被感染了 。
从个人层面上说 , 抗体水平并不能反映个人对于病毒免疫力的高低 。
原因在于 , 疫苗会激发人体两种有保护的免疫反应 。 一种是(产生)中和抗体 , 另一种我们称为细胞介质免疫 。 细胞介质免疫反应不涉及抗体 , 但是会激活淋巴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 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方法(no inter-laboratory easily reproducible test)来检测体内的细胞介质免疫反应激活程度 , 所以这个部分是没有办法量化的 。 虽然我们现在可以通过ELISA检测非中和抗体的水平 , 这种检测只能得出相对于检测标准的相对值 , 并不能得出绝对值 。 也就是说不同的检测批次 , 不同的实验室 , 都有可能产生很大的误差 , 导致检测结果没有可比性 , 不能拿来进行大规模的对比量化 。 因此甚至中和抗体只能是一种替代标志物(surrogate marker) , 水平越高 , 意味着受保护的效率越好 , 如果水平低 , 并不意味着受保护的效率低 。
但从公共卫生角度来说 , 科学家 , 例如中疾控的专家 , 应该监控人群中的中和抗体水平 。 人群中多少人在接种疫苗以后有抗体?抗体的水平是不是在下降?是不是完全没有抗体了?这些信息对决定疫苗政策非常重要 。 知道这些信息后我们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给第三针?要打什么类型的疫苗?哪些年龄段抗体水平尤其低 , 需要更早接种加强针?例如老年人抗体水平偏低 , 而儿童还未接种 , 体内还没有抗体 , 应该优先接种 。 通过监测人群中的抗体水平我们可以回答这些非常重要的问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