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增长乏力 
后浪来了, 品牌特卖不灵了? 
“特卖电商第一股”唯品会(NYSE:VIPS)继续走在“小而美”的路上, 但一边盈利一边掉队 。 
尽管唯品会连续36个季度实现盈利, 但其三季报显示:2021年Q3, 净利润6.28亿元, 同比下降47.7%, 几近腰斩 。 
「不二研究」据其财报发现:今年三季度, 唯品会营收249亿元, 同比增长仅7.4%, 营收增速创下最近5个季度的新低;同时, 其活跃用户增长也遭遇瓶颈, 三季度活跃用户同比增加1.14%, 较去年同期仅新增50万 。 
盈利也难掩增长乏力, 资本市场在用脚投票:在三季报发布后, 唯品会股价大跌17.99% 。 
截止美东时间11月19日美股收盘, 唯品会报收10.03美元/股, 对应市值67.82亿美元;对比今年3月的市值高点313亿美元(46美元/股), 市值蒸发掉大约245亿美元(折合约1560亿美元) 。 
01从“妖股”跌落唯品会的创始人沈亚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温州人, 他的创业搭档洪晓波同样祖籍温州 。 
2008年底, 唯品会在上线之初, 模仿法国VentePrivee及美国Gilt模式, 主打一线奢侈品折扣的线上销售 。 
仅3个月后, 唯品会调整定位为“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 转向二三线时尚精品清理库存及过季商品, 并对当季商品限时折扣;奢侈品成为其中一个频道 。 
在服装业库存危机及倾销的浪潮下, 唯品会业绩突飞猛进, 并于2012年3月登录美国资本市场 。 
但是, 唯品会在IPO首日开盘破发, 从发行价6.5美元/股下跌15.4%, 跌收5.5美元/股 。 
上市约一年后, 唯品会宣布2012年四季度首次实现盈利;此后在业绩利好势头下, 其股价一度飞升至229美元/股, 比最低位高出50多倍, 被视作称为“妖股” 。 
2017年6月, 唯品会将品牌升级为“全球精选正品特卖” 。 同年12月, 腾讯(00700.HK)、京东(09618.HK)宣布以8.63亿美元认购唯品会增发的10%新股份 。 
截至今年3月31日, 据唯品会财报显示:沈亚持续占比12%, 为第一大股东;而腾讯持股占比9.3%, 京东持股占比7.3%, 分列第二、第三大股东 。 

文章插图
“妖股”的神话总有失效时 。 尽管在2012年四季度后, 唯品会已持续实现36个季度盈利, 却正在遭遇增长瓶颈 。
今年三季度, 唯品会营收249亿元, 同比增长7.4%, 但营收增速明显放缓, 其当季营收增速创下最近5个季度的新低 。
「不二研究」据财报发现, 自2019年三季度起, 除了受疫情“黑天鹅”严重影响的2020Q1及2020Q2, 唯品会的单季营收增速均超过10% 。
如果拉长时间线, 2014-2017年, 唯品会营收增速分别为121.59%、73.82%、40.76%、28.84%;2018-2020年, 其营收增速分别为15.93%、10.02%、9.53% 。

文章插图
在净利方面, 唯品会Q3净利润同比近乎腰斩:今年三季度, 唯品会净利6.28亿元, 对比去年同期的12亿元, 大幅下降47.7%;其中, 营业利润为5.94亿元, 同比下降38.66% 。

文章插图
在「不二研究」看来, 唯品会专注于特卖电商垂直领域, “小而美”路线或能持续盈利;但其增长乏力已濒临业绩“天花板”:在营收正向增长的背后, 营收增速却在放缓, 且三季度甚至出现净利同比腰斩 。
盈利之外, 资本市场更关注其未来成长空间, 并正在用脚投票 。
有个注脚是:京东在三季报中披露, 当季权益法核算投资损益为损失19亿元, 比2020年第三季度为损失3亿元;主要由于若干权益法核算投资的非现金减值 。 「不二研究」认为, 京东的投资损益或包括唯品会市值减值在内 。
- 主播雪梨、林珊珊偷税漏税被罚9300万,直播带货还有多少乱象?
- 新陈代谢、能量代谢有哪几种
- 同程艺龙宣告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
- 今日盘点:主播雪梨、林珊珊因偷逃税款合计被罚近亿元
- 中通Q3净利同比降5.2%?快递产业增收不增利的怪圈何解?
- 继抖音、快手之后,B站也花1.18亿元拿下支付牌照,背后有何用意?
- 什么食物最适合冬季减肥呢?
- 晶华微闯关科创板:依赖医疗健康SoC芯片,2020年净利润暴增8倍
- 主播雪梨、林珊珊为偷逃税道歉:将及时补缴税金及罚款
- 价格争议、虚假发货,小心商家这些神操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