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土变洋”的李宁,下一个三年竟要走高价轻奢路线?( 三 )


而在库存以及流动性危机过后,李宁品牌当下所处的运动服饰领域的估值逻辑再次发生变化 。 国内市场对运动品牌的价值判定已由库存周期表现,转变为如今的产品力和品牌力 。
从2018年开始的近三年,李宁股价涨幅高达18倍,每股接近108港元,市值高达2360亿港元 。 2020年财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严重,李宁集团整体营收还是达到了144亿元 。 这中间,李宁股价的疯狂与国潮时尚、疫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以及国货自信情绪高涨等利好因素相关 。
但当下的市场更愿意看到的是,李宁在辉煌之后的下一步动作,如今伴随LI-NING 1990的出现,答案似乎初见眉目 。
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是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运动鞋服零售市场,也是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2025年国内运动鞋服规模将达到5990亿元,对应复合年增长率13.7% 。 近年来,国内消费者人均运动鞋服消费额不断提升,但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对标发达国家,中国人均运动鞋服支出较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存在3-10倍差距,还有数倍增长潜力 。
而李宁集团立足创始人李宁的过往,不断挖掘新故事 。 这显然是最重要的集团资产,也是与其他国内运动品牌相比最突出的比较优势 。
全新高端子品牌的推出,这是李宁集团应变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对未来增长的一次押宝 。 但于当下这个多变的市场而言,李宁的高端化故事究竟能否讲得通,能够讲多久,消费热度能否延续,这是一个存疑的答案 。 但无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李宁搭上了国潮风,取得了阶段性发展,下一步需要另一个高速增长的3年 。
继续绩优发展于当下发展来看,并不简单 。 2020年,李宁的营销费用(广告及市场推广开支)为12.8亿元,而研发投入却只有3.23亿元,较2019年还大幅下滑了11.02% 。 相较阿迪和耐克的研发投入常年维持7%左右的水平,李宁显然做得并不充分 。 就平衡营销和研发之间的关系,将是李宁试图走高端路线后首要解决的问题 。
【“由土变洋”的李宁,下一个三年竟要走高价轻奢路线?】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oNews”(ID:ilovedonews),作者:王超,编辑:包校千,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