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粉丝投票被禁止以及偶像选秀的消失后 , 原本能够吸引庞大流量的综艺节目开始陷入了“真空期” , 各大平台只能在原有节目基础上谨慎“试错” , 尝试打透圈层 , 因此综艺的选题角度也越来越细分 。
然而 , 这也导致一部综艺想要突破圈层、提高播放量和收视率越发困难了 , 毕竟现在每年产出的几百部综艺中 , 能脱颖而出的还是少数 , 大部分都悄悄“糊”了 。
影视行业从业者慕慕表示:“目前的综艺市场已经饱和了 , 想要出圈就要打破原有的模式 。 比如《脱口秀大会》《奇葩说》这种‘综N代’ , 除了拓展参赛选手圈层 , 吸引不同圈层受众观看外 , 还需要在剪辑的过程中把一些精彩的冲突性场面剪进去 , 这样内容才会对观众有吸引力 。 ”
比赛模式有多重要?纵观近几年播放量和话题讨论度比较高的综艺 , 竞技比赛类型综艺可以说占据了大片江山 。
艺恩《2018-2020年综艺市场格局变化》指出 , 2018-2020年TOP100综艺播映指数及题材类型分布 , 竞技、音乐、选秀等“比赛”为主的题材 , 播出占比50%以上;TOP10更全部都是比赛类型综艺 。 《乘风破浪的姐姐》《创造营》《青春有你》《这!就是街舞》等节目在播出期间都成了话题制造机 , 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流量 , 备受品牌主的欢迎 。
今年虽然综艺大盘有效播放量同比下滑 , 但播放量和话题讨论度排在前列的综艺 , 依然是竞技比赛类型 , 不仅有《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综N代” , 还有《萌探探探案》《披荆斩棘的哥哥》等新综艺 。
观众小尹表示:“作为国产综艺的忠实观众 , 快慢综对于我来说 , 都是生活放松后的调剂 。 不过非要在二者里选一个的话 , 我更偏爱竞技类综艺 。 ”
播放量遥遥领先和整体数量的占比偏多 , 证明了比赛类综艺不仅受观众喜欢 , 更受节目制作人的偏爱 , 不仅因为其更容易带来收视和话题 , 而且比赛类综艺也“更容易制作” 。
中创模式总监谭震告诉燃财经:“一直以来 , 综艺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比赛 。 从内容角度来说 , 赛会逻辑天然承载着节目所需要的竞技性、紧张感与话题性 。 类比大型体育赛事的形式 , 它不仅可以形成天然的事件性传播 , 还可以为观众带来荣誉感 , 竞技类综艺也是如此 , 比赛更有利于宣推和扩大影响力 。 ”
“从模式角度来说 , 胜负的概念在综艺里非常重要 , 因为最终选出的排名会给观众一个结果 , 让观众在季播节目中有一个追随的终极目标 , 同时也有利于每期节目的舆论发酵 。 此外 , 对我们来说 , 做综艺最难的一点就是缺少主线逻辑 , 一个节目做了12期 , 最后给观众带来什么?比赛天然能解决这个问题 , 目的就是要推出一个冠军 , 这不仅符合做节目‘讲故事’的逻辑 , 而且还是一个强有力的抓手 , 让每期节目都能有自己的目的 , 也更方便我们去具体设计 。 ”谭震补充道 。
“最后 , 从市场层面来说 , 现在大家都在做圈层综艺 , 争取做圈子里最极致的节目也就成了制作方的目标 , 这需要一个极致的人来推动节目的极致呈现 。 只有节目不断捧出这些极致的人 , 节目及其背后的资本才能占领这个行业高地 , 进而形成行业‘话事人’ , 并开发扩大衍生市场 。 一如《脱口秀大会》涵盖了国内头部的脱口秀演员 , 《中国有嘻哈》也吸纳了圈子里大部分rapper 。 ”
- 吴允儿民儿综艺节目 吴允儿老公
- 抖音的自制综艺成长路,还要交多少学费?
- 我们结婚了类似 综艺节目 综艺节目我们结婚了
- 陈建斌和蒋勤勤参加的综艺节目 陈建斌和蒋勤勤
- 张国立宋丹丹综艺 张国立宋丹丹
- 如何评价综艺《朋友请听好》第四期?
- 老牌国货蜂花”穷”出圈,成网友“新”扶贫对象
- 明星夫妻综艺皆是“逢场作戏”?
- 蜂花以“穷”出圈,国货营销失去想象力了吗?
- 吴昕维嘉综艺 吴昕维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