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税不是智商税( 三 )


不过这种方式只建议在模式探索期 , 一旦模式跑通后 , 就要整合这些分散的资源 , 形成一个合力 , 高举高打 , 快速扩张 。
微信跑出来后 , 腾讯立马将资源倾斜给了这个项目 , 马化腾甚至亲自抽调当时核心支柱、QQ的技术大牛支援微信;
抖音跑出来后 , 字节的资源也迅速跟进;
还有最近两年比较火的社区团购 , 这个模式被兴盛优选验证可行后 , 美团、拼多多和滴滴等巨头一进场采取的都是集团军作战 。
这个时候要奢侈的话 , 就是一个项目拆分 , 更多人来做的更细 , 从而加快整体迭代速度 。
2、控制好奢侈的边界 。
为什么智商税不是试错成本 , 因为它超出了奢侈的范围 , 变成了人傻钱多 。
奢侈也是有限度的 , 公司的资源不可能是无限的 。
要划定好奢侈的边界 , 这个边界应该综合考量自身承受能力、比较优势和用人效率这三点 。
自身承受能力比较好理解 , 就是大致判断自己能够承受的区间范围在哪里 , 这个是前提 。
比较优势指的是跟竞争对手比 , 这种奢侈方式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优势 , 如何将这种优势最大化 。
比如说英伟达用三个团队 , 比对手开发速度快了三倍 , 那么是否能够再快点 , 如果是4个团队、5个团队或者更多呢?
总会达到一个最快的极限 , 做业务并不是人越多越好 , 这个极限可能就是最大的优势 。 做业务如果大胆激进一点 , 可以逼近这个极限 。
用人效率指的是 , 小到单个员工 , 大到整个团队 , 决策质量、执行力等是怎么样的 。
奢侈并不是说就不考虑效率 , 做业务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 奢侈只是为了减少试错的时间成本 , 但是试错也要考虑效率高低 。
比如说产品人员实验一个想法 , 不要因为资源奢侈就过度设计 , 还是要尽量用MVP的方式去验证 。
除了方案上使用MVP之外 , 还要告诉技术这只是实验想法而已 , 不要一开始就考虑一个兼容性、扩展性都很强的方案 , 可以先用比较简化的方式去实现 。
那么一个不确定性极大的实验方案就可以以比较低的成本和比较快的速度实现出来 , 这其实就是效率的体现 。
04 个人怎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如果你理解了上面的内容 , 就不难想到 , 个人在这种环境中想成长 , 其实最重要就是要充分利用好高容错性和高认知密度来成长 。
小厂对决策质量要求高 , 当然是更加锻炼人 , 但同时也因为决策风险大 , 再加上自身经验可能不算太丰富 , 导致很多人不敢随意决策 , 最后其实大多就是老板说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 员工沦为了老板决策的执行工具 。
不直接参与决策的成长天花板是很低的 , 如果你长期一直无法直接参与决策 , 那么就要好好反思一下问题所在 , 看看是自身问题还是环境问题 。
而在大厂 , 因为决策风险小 , 你有一个idea , 可能想做就去做了 , 这就可以直接去参与决策 。
当然 , 这种情况下做的更多的也是小决策 , 做小决策的天花板也不会特别高 。
即便在资源奢侈的大厂 , 想要参与重大的决策也需要很高的职位 , 如何获取更高的职位、参与更大的决策这个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 (以后有机会 , 我对这方面有足够的认知和实践再来跟大家分享)
在资源奢侈这种较为宽松的容错环境 , 要多做思考、多做决策、然后多做复盘 , 不断迭代优化自己 。
另外 , 资源奢侈的最大好处其实也是人才聚集 , 还有足够积累带来的很高的认知质量和密度 。
在这种环境下工作 , 能够一直跟着优秀的团队去探索和成长 , 想不变得优秀也很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