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科学家用7年干出1个IPO:120亿美金

当潮水褪去 。
这一次 , 距离“AI第一股”的诞生真的不远了 。
就在几天前 , 港交所文件披露 , 商汤科技通过上市聆讯 , 预计很快会在港交所上市 , IPO计划募资10亿美元 , 成为全球最大AI独角兽IPO 。 而此前 , 旷视科技与云从科技也分别于今年下半年在科创板过会 。 至此 , “AI四小龙”中已有3家拿到了二级市场的“通关文牒” 。
关于这次上市潮 , 在外界看来是必然结果 。 人工智能行业投资回报周期长、投入高、亏损严重 , 已经成为共识 , 而投资市场已不再像前几年那样盲目押注AI赛道 。
据招股书显示 , 商汤的团队多为科研群体:40位教授 , 5000名员工2/3为科学家和工程师 。
“所有人都等不起、等不及了 。 ”一位投资人向投资人直言 。 “在未能实现有效造血的时候 , 上市成为了这些独角兽们共同的、唯一的选择 。 ”“(对于AI公司来说)现在的形势是哪里能上就上哪里 。 ”
去年7月29日 , 旷视科技CEO印奇表示 , 所有AI企业都已经步入生死之谷 。 他认为 , AI产业落地进入了深水区 , 穿越时间可能在未来18~24个月 。
这让部分AI创业者也产生一种常态焦虑:如何更加快速地推进AI技术与产业相融合 , 如何走出泡沫期 , 如何不被淘汰 。
直至今日 , 以“四小龙”为代表的AI大小玩家们走出“生存之谷”了么?也许很快 , 也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采访人员采访和有权威信源的公开信息 , 论据难免偏颇 , 不存在刻意误导 。
“AI”四小龙争相上市11月22日晚间 , 据港交所文件披露 , 商汤科技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海通国际和汇丰银行 , 预计很快会在港交所上市 , IPO计划募资10亿美元 。
值得注意的是 , 2021年6月商汤完成最后一轮融资 , 投后估值超120亿美元 , 近期资本市场又预测其估值达到130亿美元 。 若成功上市 , 商汤或将成为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最大的IPO 。
实际上在此之前 , 路透社就曾报道商汤科技港股IPO获得批准 。 商汤科技当时对外的回应均是:“感谢您的关注 , 公司对此不予置评 。 ”如今 , 随着港交所“官宣” , 真相也得以水落石出 。
成立于2014年的商汤科技 , 是一家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AI软件公司 , 主要业务包括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 。 其中 , 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扛起了商汤的营收大旗 , 并且两者的占比逐年提升 , 今年上半年 , 两大业务收入占比合计超过8成 。

一群科学家用7年干出1个IPO:120亿美金

文章插图

据招股书显示 , 商汤是可谓是AI行业亚洲收入第一的公司 。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 , 商汤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 。
但是在营收表现向好的同时 , 商汤科技企业亏损的情况同样值得留意 。 2018年、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 , 商汤科技分别净亏损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及37.13亿元 。
作为AI独角兽 , 商汤科技一直备受资本青睐 。 根据招股书披露 , 商汤科技共计完成12轮融资 , 总融资金额达5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6.58亿元) 。 股东方面 , 商汤最大股东依然是创始人汤晓鸥教授 , 持股21.73% 。 外部股东中 , 软银持股14.88% , 阿里以淘宝中国持股7.59% , 春华资本持股3.08% , 银湖资本持股3.05% , IDG资本持股1.42% 。
至于受资本追捧的原因 , 商汤联合创始人徐冰曾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了一部分:“我们所有的投资人 , 目前得到的回报都远超他们的平均回报率 。 银湖资本是市场上有名的投TMT行业的投资机构之一 , 过往30年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37% 。 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数字 , 在全球TMT投资领域应该是数一数二 。 包括银湖在内的投资人 , 在投资我们后 , 回报率都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 我们已让所有投资方赚到了大钱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