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消费,救不活老去的品牌

靠营销走得快, 靠产品才能走得远 。

野性消费,救不活老去的品牌

文章插图

“靠营销走得快, 靠产品才能走得远 。 ”“万能的朋友圈, 最近头发油得厉害, 想要一款能拯救我的洗发水?”某个周五的晚上, 80后小艾忍不住在朋友圈发出了求助贴 。
不到一小时, 就收到十几个回贴, 推荐什么品牌的都有 。 只有其中一条回复引起了小艾的注意——蜂花, 就挺好 。
在小艾的印象中, 蜂花是属于童年的 。 黄色塑料瓶装的是护发素, 红色塑料瓶装的是洗发水 。
通常每个周日的下午, 是很多妈妈为孩子洗头的神圣时刻 。 先抹点红色的洗发水, 冲干净, 再抹点黄色的护发素, 冲干净 。 哪怕还是个冒鼻涕泡的小屁孩, 洗完之后也能成为“GAI(街)上那个最靓的仔” 。
野性消费,救不活老去的品牌

文章插图

可是, 当飘柔、海飞丝进入中国之后, 人们发现, 洗发水和护发素原来可以二合一 。
懒惰是人类的天性, 当洗一次冲一次就能让头发更飘逸时, 谁还愿意自找麻烦呢?加上外资品牌的广告攻势及渠道布局速度, 蜂花逐渐退守下沉市场 。
属于时代的流量明星不止蜂花, 大白兔、百雀羚、英雄、北冰洋等都曾在各自的行业里风光无限 。
然而, 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 消费者代际更迭, 新品牌不断崛起, 主流消费圈的话语权几度易主 。
近几年, 老品牌们也开始尝试跟上年轻人的步伐, 而在技术的加持下, 新的传播渠道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
从前几年微信流行的长图, 到后来时髦的跨界联名, 再到如今的直播、短视频, 老品牌们这些年都做过哪些有趣的尝试?在这些尝试背后, 又暗含了哪些注定的结局?消费者们的野性消费, 能救活那些老去的品牌吗?
老品牌出圈的各种姿势2017年, 微信长图文元年 。
一张以民国时期的街景, 以及人物、故事为底色的一镜到底长图文在那一年迅速流行 。
野性消费,救不活老去的品牌

文章插图

长图的主角是一个身着绿色旗袍的女子, 名叫阿玲 。 她在自家窗边涂上口红后, 婀娜地走下楼梯, 走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街头 。
阿玲和身边邻居打招呼的场景, 将屏幕前的读者拉回到几十年前任意一个平常的日子 。
街上十分热闹, 跟随阿玲的脚步, 故事在缓缓推进 。 黄包车、自行车、裁缝铺、照相馆, 这些跨越了世纪的市井生活, 神奇地出现在同一幅长卷之中 。
细节之处刻意设置了一些包含上海以及年代元素的场景和符号, 先施百货、百乐门等电影中的经典场所都出现在其中 。 可读者仍然看不透长图的用意 。
直到阿玲在不断穿行中与各色人等对接暗号, 长图的神秘面纱才被撩开了一角, 也由此引发大家继续往下看的冲动, 以证实结局是否如己所料 。
最后, 阿玲掏出一把手枪, 将黑衣女击倒在街头 。 随即出现一句广告语:百雀羚, 始于1931, 陪你与时间作对 。
【野性消费,救不活老去的品牌】这个由“局部气候调查组”为百雀羚度身策划的长图一举出圈, 短短几小时阅读量就达到10万+ 。 被“4A广告门”转发后, 又引发二度传播, 颇有些谁没看过就显得很落伍的感觉 。
这种现象级传播, 不仅是老品牌, 即使在新品牌当中也不多见 。
长图最后, 百雀羚顺势推出自己的新产品——母亲节特别定制款“月光宝盒”;长图之外, 百雀羚在消费者心中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品牌印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