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 三伏天,喝上一杯它,体内毒素扫光光!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天是一年最容易生病的 40 天,三伏过不好是要留病根的,所以三伏开始,不论男女都要热养生!
为什么三伏天最热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
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
三伏天的暑邪为什么这么强悍,过不好三伏为什么会落下病根
其实很多“病根儿”都是三伏天落下的 。俗话说,“进入小暑,上蒸下煮!”,外加上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 “桑拿天”将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 。
三伏天本身很炎热,外加我们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 。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的不对,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 。
如何过好三伏呢
入伏后有一个问题一般人都会搞混:“伏天里我们是不是要一心防暑?”其实还要防寒!
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
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 。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
这是因为你可能在伏天时期常做以下事情而导致了寒气入体:受凉,如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等,常吃冰凉的食物,如冷饮、冰镇水果等 。
伏天养生八个重点
一养气
暑天容易伤气,这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 。所以夏令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
1、西洋参泡茶
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这是人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的参,即便有阴虚、口干口渴的问题,西洋参也照样适用 。
因为它是气阴双补的,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
2、黄鳝
入伏的鳝鱼最为滋补,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
二养心
夏季宜注重护心养心 。夏天出汗多,伤心阴、耗心阳,是心脏最累的季节,人五脏之中的心与夏相应,故夏季人们当以养心为主 。有心脏病史的朋友们尤其要提高警惕 。
常吃红色食物
国家高级营养师李永华介绍,中医认为,夏季养心,而心最喜欢的是红色,所以,夏季宜多吃红色食物 。
比如红枣、樱桃、葡萄柚、藏红花等,其中一些成分可以起到养心、温阳、助眠的功效 。
三健脾
夏天没胃口、没有食欲是不少人的通病 。脾胃为后天之本,吃不好就会引发很多问题 。
1、陈皮茶
食材及做法:可以在药店买制好的陈皮,每次取 10 克、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 。
功效:这道橘皮茶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暑天肚子胀气、消化不好,或者吃饭没胃口时饮用 。
2、山药玉米糊
食材及做法:买点玉米粉和山药粉,然后按 3:1 的比例煮成糊状,食用后对脾胃很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