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汶利和他的“悬疑王国”

爱“挑战”的“疯狂导演” , 缺失的“现实主义”
继网剧《唐人街探案》、悬疑犯罪电影《误杀》之后 , 柯汶利再度以心理励志剧《女心理师》回归 。
上线一周 , 《女心理师》连续2天拿下了猫眼热度日冠 , 还于开播当天拿下13个热搜 。
这部网剧也沿袭了导演柯汶利一贯的风格 , 不仅镜头语言丰富、演员演技精湛、节奏干净利落 , 而且还具有电影版的观感体验 。
然而近距离观察下 , 《女心理师》又有着“都市剧”致命的缺点 , 扁平、浅薄、断裂感强 , 有着“现实”的底色却失去了“真实”的呈现 。
而在这一点上 , 导演柯汶利更是难辞其咎 。

柯汶利和他的“悬疑王国”

文章插图

1爱“挑战”的“疯狂导演”柯汶利“向来不按照套路出牌” 。
作为一名青年导演 , 柯汶利在执导作品中时常喜欢自我挑战 , 他嘴里经常挂着的词是“挑战”、“新颖”和“富有创造力” , 甚至笑称自己是一位“疯狂”的导演 。
比如 , 电影《误杀》虽然是翻拍 , 但依然被柯汶利玩出了新高度 , 拍出了不少亮点 。
电影《误杀》讲述了父亲为了维护被侵犯的女儿 , 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 。 相较印度版原作《误杀瞒天记》 , 柯汶利对剧情做出较大改动 。
柯汶利和他的“悬疑王国”

文章插图

原版《误杀瞒天记》专注于“瞒天”的完美犯罪 , 而柯汶利则把关注点放在了“误杀”二字上 , “这世界 , 很多人都‘误杀’过别人” , 柯汶利认为 , 影片的重点不是为了刻画一场完美犯罪 , 而是为了表现普通人对抗整个社会恶势力的那种“无力感” 。
出于自己对影片的理解 , 柯汶利还大幅度修改了电影的结局 。 原版《误杀瞒天记》里 , 主人公得以侥幸逃脱 , 但电影《误杀》中 , 主人公李维杰最终选择了自首 , 虽然失去了身体的自由 , 却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 在囚车上释放了内心的罪恶感 , 影片的立意也因此被拔高 。
而在网剧《女心理师》中 , 柯汶利更是“别出心裁” , 一反传统职业剧的套路 , 加入了自己擅长的“悬疑元素” , 并将电影中常用的手法混入 , 在镜头、手法和视觉效果层面都力求突破 。
柯汶利和他的“悬疑王国”

文章插图

《女心理师》改编自作家毕淑敏的同名小说 , 聚焦当代人的心理困惑及救赎突围之路 , 原著小说最早出版于2012年 , 是国内较为知名的心理励志IP , 但是心理题材的电视剧拍摄难度极大 , 多年来尚未被成功开发 。
这也激起了导演柯汶利的挑战欲 , 偏要啃这块“硬骨头” , 在这部心理励志剧中突破自我 。 比如《女心理师》开头的“一镜到底” , 镜头从抑制不住暴食欲的少女到搞笑滑稽的商场小丑、吵吵闹闹的老少男女再到车流中的颓丧青年 , 构思精巧 , 设计紧凑 , 颇有悬疑大片的质感 。
而在最棘手的心理咨询部分 , 柯汶利舍弃了电视剧中常用的平铺直叙手法 , 用“文戏武拍”的方式将心理诊疗的情节具象化 , 呈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 给观众带来了新鲜刺激的感受 。
柯汶利和他的“悬疑王国”

文章插图

除了对自己的高要求之外 , 柯汶利还特别喜欢颠覆演员 。 他非常善于激发出演员的“另一面” 。 比如《误杀》中的肖央 , 一改以往喜剧演员的形象 , 在剧中扮演了一名深沉的父亲;《女心理师》中 , 杨紫不再是傻白甜 , 而是一名冷静自持的职业女性 , 王嘉也突破了正面阳光的角色 , 饰演了一个腹黑冷静的人 , 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期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