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播客还小众?

还有人没听过播客吗?
当视频内容疯狂抢占用户注意力的时候 , 音频内容却在另一个赛道服务着一群广大的忠实用户 。
其中最让人感同身受的一点就是“身边喜欢听书的朋友越来越多” 。
音频的出现 , 解放了双手和眼睛 , 成为阅读时代的另一种补充 。 有声书之外 , 更加多元和垂直化的内容不断吸引着各个年龄圈层的群体 。 通勤路上听教育课程、闲暇之余听相声脱口秀、睡前还有情感电台陪伴 。
音频内容高度的场景适应性让它具有无孔不入的能力 , 伴随着内容的细分和专业化 , 耳朵经济带来巨大的想象力和市场潜力 , 让巨头们垂涎不已 , 音频市场一片火热 。

谁说播客还小众?

文章插图

播客 , 作为音频赛道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 曾长期处于沉寂状态 。 直到去年 , 播客平台小宇宙APP横空出世 , 传统音频平台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紧随其后打造播客页面 , 就连网易云音乐也将播客提升到主页面上 , 播客在国内被快速挖掘 。
耳朵经济下的播客市场 , 开始走向快车道 。 只是 , 两年之后 , 播客还没有溅起太大的水花 。
01 播客 , 走向大众播客 , 并不是一个新鲜产物 , 它已经诞生了17年 , 比当下许多视频平台还要早 。 但是在早期 , 媒体电视处于鼎盛时代 , 作为个人发布音频的渠道相对较少 , 以致于播客受众相对小众 。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 各种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争夺用户大量时间 , 播客虽然拥有增长机遇 , 但由于无法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感官需求 , 优势无法凸显 。
直到各大平台走到“卷无可卷”的地步 , 增长陷入瓶颈 , 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的播客才重新吸引到巨头的目光 。
不过 , 音频赛道本就不够宽阔 , 播客在这条赛道中更加显得“小而美” 。 对大部分听音频节目的用户来说 , 对于网络电台的认知甚至比播客更深 。
谁说播客还小众?

文章插图

首先从体量来说 , 播客仍然是小体量的存在 。 现在做播客的大部分为个人或者组织 , 成型的专业机构还是较少 。 对大部分播客主来说 , 录播客更多的是一种热爱 , 一种工作之余的消遣 , 这就导致无法持续稳定地输出高质量内容 。
播客主的局限性也导致当前的播客内容多集中在文化、生活、知识领域 , 多为对话式、单口式或者电台形式存在 , 专业的PGC内容产出较少 。
不过也正是这种内容的开放性 , 播客主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 无论是热点还是公共议题 , 他们能够通过声音 , 表现出比文字更具感染力的态度 。 用独特视角看问题、去交流的播客 , 由此在一群热爱交流、分享观点的都市年轻人中间显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
从播放量较高的内容来看 , 现在比较受欢迎的播客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社会型 , 抓住生活里的某个点 , 与观众产生碰撞或者共鸣 。 资讯类节目《新闻酸菜馆》通过对社会热点现象的表述 , 引导听众展开讨论 。 《限时肤浅》则是比较生活化的节目 , 两个主播从生活体验中与观众找到共鸣 。 在最近的节目中 , 她们就讨论了关于“一个人生活”的内容 , 在这种年轻群体的普遍现状下 , 创造出更多探讨的空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