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画大饼不灵了?( 二 )


特斯拉的腾飞为整个行业带了巨大的鲇鱼效应 。 希迪智驾CEO马潍对深途指出:“大家看到特斯拉、蔚小理的市值起来了,整个行业也就随之热起来了 。 ”
越来越多的玩家意识到,智能汽车是取代手机的下一代智能终端,而自动驾驶是作为智能汽车落地的重要一环 。 于是,造车新势力、整车厂、科技公司等各路玩家纷纷布局自动驾驶赛道,要么投资押注自动驾驶创业公司,要么招兵买马下场研发自家的智能驾驶系统 。
比如,9月,通用汽车首次投资了中国自动驾驶初创企业Momenta 。 通用有意与Momenta形成技术捆绑,加快自动驾驶技术落地中国市场 。 11月,禾多科技也完成了广汽集团独家注资的C1轮融资 。 禾多科技将与广汽深度绑定,2022年,搭载禾多自动驾驶系统的多款广汽车型将陆续上市 。
艰难的Robtaxi大变革之下,有人有肉吃,有人连喝汤的份都没有 。 特斯拉们混得风生水起,另一波玩家反而开始深陷泥淖 。
入局自动驾驶的玩家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出行服务公司:滴滴、Uber等;
科技公司:谷歌(旗下的Waymo)、百度等;
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小马智行、文远知行、Auto X等;
车厂:特斯拉、通用(Cruise)、蔚来、小鹏、理想等 。
自动驾驶是分级别的 。 根据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分类,自动驾驶可以分为L0-L5级六个阶段 。 级别越高,智能化的程度越高 。
大家都是奔着实现最高级别的无人驾驶去的,但在具体打法上,玩家们大致分为两派,绝对自动化派和相对自动化派 。
特斯拉CEO马斯克认为,凭借着现有的自动驾驶技术不能完全替代人类司机 。 所以特斯拉的做法是,先把低阶的L2级别自动辅助驾驶技术安装在车上,让消费者先用起来,车先跑起来,随着算法的不断进化,最终辅助驾驶会逐渐过渡到自动驾驶 。
谷歌Waymo为代表的“绝对自动化”派坚信自动驾驶应该直接跨越到L4级别 。 他们试图打造没有方向盘、刹车、油门的无人车,这辆车能够完全替代有经验的人类司机,并且在任何道路上自由行驶 。
这两派一度打得不可开交 。 如今,两派开始迎来分水岭 。
特斯拉的股价从2020年初每股不到100美元一直上涨到2021年的1000多美元,股价翻了10倍,市值一跃超过丰田,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大车企 。
而领头羊Waymo的估值反而在不断下滑 。 2020年,Waymo对外融资了22.5亿美元,《金融时报》爆料,Waymo此轮融资时估值仅为300亿美元,相比于2018年峰值时期缩水了85% 。
二者的境遇大不相同,原因很简单,资本需要故事,需要规模,更需要商业化落地 。

自动驾驶,画大饼不灵了?

文章插图

来源 / unsplash
马潍分析指出:“马斯克希望用自动驾驶技术提升车主的驾驶体验,从而获得商业价值,特斯拉卖出了上百万辆搭载L2级别自动辅助驾驶技术的电动车,这证明特斯拉的商业逻辑是对的 。 ”
按照谷歌一派的设想,L4级别自动驾驶将取代司机,颠覆整个出行行业,Robotaxi则是自动驾驶最好的商业化落地场景 。 Auto X CEO肖健雄曾公开表示,如果把目前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完全替代掉,那么Robotaxi将是一个6万亿美元的市场 。
为了提前瓜分这6万亿美元的市场,十二年的时间里,谷歌、通用、Uber等行业巨头们前仆后继投身其中 。 The Information统计发现,2020年,各家公司在自动驾驶业务上已经累计花掉了约160亿美元 。
花这么多时间,砸了这么多钱,Robotaxi企业大规模的商业化落地依旧遥不可期 。 比如,最近宣传迈入商业化收费进程的百度萝卜快跑,实际上只能在相对封闭、单一的路上试点运营,并且车上还需要配备安全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