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画大饼不灵了?( 四 )


智能驾驶Tier 1业务一直备受争议 。 上汽集团就曾表示,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 。 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上汽成了“躯体” 。 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
确实,智能电动车比拼的关键核心在智能化上 。 为了把握住“灵魂”,不少主机厂不愿意接受与智能驾驶Tier 1合作 。 一些造车新势力比如特斯拉、小鹏、蔚来,则宣布自研自动驾驶系统 。
那么自动驾驶公司转型做智能驾驶Tier 1业务,有戏吗?
在马潍看来,进场搏一把还是大有希望的 。 传统燃油车时代,诞生了博世、大陆、采埃孚、电装等传统Tier 1巨头,新公司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 但当下,整个汽车生态都在发生变革,智能电动车领域中,占大头利润的不再是硬件而是软件 。 传统Tier 1最擅长的变速箱、发动机、制动器已经不占优势了 。 一些初创的自动驾驶公司反而在算法、软件研发上占有优势 。
何奇也持同样的观点,对于大量想要转型的传统车企来说,软件研发非常烧钱,自己又不擅长 。 所以在短时间内,他们还是需要依靠供应商来提供技术补充 。 这对于自动驾驶公司来说,是一个机会 。
无论是选择造车、布局商用无人驾驶,还是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赛道里的玩家们都是为了筹集更多弹药,让自己活得久一点,活得好一点 。
“我觉得自动驾驶行业明年会出现一个洗牌期 。 “何奇预判:“明年一波自动驾驶车企会在科创板提交招股书 。 融到资、IPO成功的玩家,可以继续留在牌桌上 。 融不到钱、登陆不了资本市场的,很可能要被淘汰 。 ”
明年,才是真正拼刺刀的时候 。
*题图来源于unsplash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途”(ID:shentucar),作者:周继凤,编辑:黎明,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