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精神病药导致的副作用该怎么办?

长期服用精神病药导致的副作用该怎么办?

长期服用精神病药导致的副作用该怎么办?

文章插图
精神病药导致的副作用可分为短期的副作用和长期的副作用 。
长期服用精神病药导致的副作用该怎么办?

文章插图
短期的副作用主要包括锥体外系副反应(EPS)、过敏、血压的变化:
长期服用精神病药导致的副作用该怎么办?

文章插图
EPS即肌肉的运动不协调 。患者可表现肌张力增高 , 静坐不能、喜欢走来走去 , 斜颈、双眼上翻、流口水等 。
【长期服用精神病药导致的副作用该怎么办?】
长期服用精神病药导致的副作用该怎么办?

文章插图
造成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在大脑的黒质纹状体上 , 多巴胺被过度阻断导致的 , 而在黒质纹状体上 , 多巴胺与乙酰胆碱呈相互制约的关系 , 换句话说 , 正常情况下 , 多巴胺抑制黒质-纹状体突触后胆碱能神经元乙酰胆碱的释放 , 那么当抗精神病药物阻断了多巴胺后 , 乙酰胆碱将失去了抑制作用 , 活性增高 , 于是就出现了EPS反应 。
基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发现 , 当出现EPS时我们可以有两种应对策略;一 , 换药:也就是更换对于多巴胺(尤其是多巴胺D2受体)阻断作用相对较轻的药物 , 如氯氮平、奥氮平 。二:增加抗精神病药物的拮抗剂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药 。通过上文中乙酰胆碱的知识 , 我们发现 , 阻断乙酰胆碱后EPS症状可被减轻 。
对于出现过敏、血压变化 , 甚至个别可能影响心脏供血 , 这种可能造成危及生命的的副作用 , 如果出现diyi时间要停止应用该药物 , 争取换用其他影响更小的药物 。
长期的副作用包括情感淡漠、迟发性运动障碍、以及血液系统异常、血糖、血脂异常等 。
由于抗精神病药阻断中脑边缘系统的D2受体 , 中脑边缘系统被称作大脑的犒赏中枢 , 被阻断后对于情绪体验下降 , 所以 , 很多人服药后会出现面部呆板 , 表情淡漠等状态 , 这时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带有激活性质的药物来对抗该副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如增加小剂量的阿立哌唑、氨磺必利或者某些抗抑郁药物 。
对于迟发型运动障碍的个体 , 其实想要扭转的可能就比较小了 , 临床上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将原药物减量或者换药 。
血液系统异常、血糖、血脂异常 , 则需要对症处理 。最常见的氯氮平 , 容易引起白细胞减少 , 发现后仍然要停药 , 更换其他药物 , 对于缺乏严重者需要及时补充白细胞;血糖、血脂异常 , 如果能通过换药解决最好换药 , 无法更换其他药物时则需要我们控制饮食 , 多运动 , 同时服用降糖、降脂药来对抗 。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 , 请关注 , 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问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