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郭永怀是唯一参与过“两弹一星”所有工作的科学家, 中国在这方面的“战绩”, 大家都知道, 而电磁弹射技术的突破, 有赖于41岁就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马伟明 。
电磁弹射技术是航母的一项核心技术, 别的暂且不说, 在这项技术的研制上, 美国耗费21年, 砸下32亿美元, 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
获得尖端技术后, 美国长期予以封锁, 即使出售, 也是数十亿的价码 。
前几天, 美国首次对外出售航母电磁弹射系统发布声明, 称决定向法国出售电磁弹射系统和先进拦阻装置, 预计总金额达到13.21亿美元, 约合84亿元人民币 。
正是看到了这项技术的不可或缺, 马伟明带领团队, 利用自身在电气工程装备研制方面长期的技术积累, 成功研制出小型样机, 一举“解锁”关键技术 。
攻克基础技术难关后, 马伟明团队深耕数年, 在电磁发射技术方面取得集群式突破,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的国家, 媒体称, 其全面推动我国“重器”从化学能到电磁能的发射革命 。

文章插图
正因如此, 他被誉为“国产万磁王” 。
电磁弹射技术之外, 马伟明还曾攻克船舰发电机核心技术 。
具体来说, 上世纪90年代初, 我国研制新型常规潜艇, 必须花巨资从国外购买高效能发电机系统, 但即使掏了钱, 也会产生种种问题 。
在和外商技术洽谈的过程中, 马伟明便发现电机输出存在固有震荡的问题 。 这可不是小问题, 固有震荡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 就会造成整个动力系统的“瘫痪”, 不容有失的时刻却有可能沦为“废铁” 。
于是, 马伟明当面指出外商电机固有震荡的问题 。 没想到, 西方专家根本不屑一顾, 傲慢回应称他们的产品“完全不存在问题” 。

文章插图
这件事刺痛了马伟明, 他越发明白, 核心技术必须由中国制造, 否则, “永远只能栓在别人的裤腰带上过日子” 。
敢想敢干, 马伟明在恩师张盖凡的支持下, 用仅有的三万五千元, 制造出两台小型十二相电机, 启动了国产十二相发电机的研发 。
资金有限, 他只得穷尽各种办法:没有实验室, 就砸掉水槽, 把一间20平米的洗脸间改造成实验室;为了模拟防水环境下的试验, 他们买来食盐研制“人工海水”;没有起重设备, 就肩扛棒撬, 笨重的铁家伙被抬进实验室 。
经过反复试验、拆装、调试、计算, 整整耗费五年时间, 马伟明带领团队研制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 。 在此基础上, 又发明出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 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有震荡”这一世界性难题 。
中国打通技术后, 西方的傲慢不攻自破 。 当初, 外商强调“只卖产品, 不卖专利”, 当马伟明解决固有震荡问题后, 不得不反过来购买, 使用一次就得支付250万元人民币 。
不只电磁弹射技术、船舰发电机相关技术, 马伟明还有多项成果, 比如, 他用十年攻关, 研制出世界上首台交直流绕组发电机系统, 将潜艇噪音降低10%以上, 实现“潜艇静音”的创举 。

文章插图
不难看出, 马伟明屡建奇功的“制胜秘诀”, 在于能够真正潜心攻坚, 出大力、打硬仗、结硕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