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昆仑奴”是非洲来的黑奴吗?( 四 )


总而言之,这个族群确实在汉后就基本上消失了在华夏大地上,是什么原因?
不得而知,反正可以肯定,已经不存在“大批量”的可能 。
到此,我们才敢下结论,唐代的“昆仑奴”与“僬侥”、“深目民”、“黑齿”可能基本上没什么关系 。至少绝对不是那个“自古以来”+“黄帝姓氏”的且可与华夏族相比肩的古老minzu的东亚小黑人——因为“昆仑奴”在唐代十分受欢迎,数量非常多 。
你都消失了,怎么可能还有大量奴才呢?
所以,这个时候,才能再来讨论“昆仑奴”到底是不是非洲黑人,才有充足的依据 。
笔者前面说过,地理上与技术上的制约,决定了非洲黑人不可能大量来到远在天边的中华大地,因此,笔者依然不持“非洲说”,虽然我没有百分百的证据,但是史书上既然没有相关记载,那么无论你怎么考据也都是只得一个“我认为”,是没有结果的 。
所以还是要找有迹可循环的:“昆仑”一词,有多种说法,有指山、有指水、还有指国、亦有指国名又有指地名,此处只取一种,那就是颜色 。
房玄龄等《晋书》:“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说的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亲妈李太后李陵容,年少时曾是会稽王宫的宫女,因长得又高又黑,被称为“昆仑” 。
这就是说,唐人有以“昆仑”而代指黑颜色的传统 。
《旧唐书·南蛮传》曰:“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 。”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记载:“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连接大海岛,……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 。”
通过此段基本可以得出:唐代“昆仑奴”说的是东南亚的黑人 。尽管唐代的航海技术也空前发达,但是先近后远的道理,“昆仑奴”的主要构成不可能是非洲黑人,只有少部分是跟随阿拉伯人或是被遥远贩卖至此的 。
所以说,今世所采信的源自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贩卖奴隶的历史,时间上完全与唐宋明等朝代重合,可见,“昆仑奴“100%是以南亚黑人或棕色皮肤的人为主 。
(圆肚子,和今天的大洋洲土著一样) 。
最后一个问题:“昆仑奴”有没有可能是跟我华夏上古三代时即存在的矮黑人是同一zhongzu?或是从我华夏大地上消失而转移到南亚大地的后裔???
从唐代关于“昆仑奴”的用途来说,几乎无所不能,再不像汉以前只能充当俳优、倡优,由此可见,就算是同一个人属,但是也可能是已经融合了南亚矮黑人系的进化版 。
真正的非洲黑人,最早可追溯且成批量的,必须是郑成功的黑人军团!
说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