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的茂县位于都江堰与松潘之间,是旧时西路边茶从灌县、安县、北川、平武、汶川等地运往松潘的中转站 。茂县城内也有一条陕西街,该县地名录提到:解放前此街曾有陕西商贩在此居住,故名 。民国时,茂县有四大茶号,义和全、本立生在清真寺附近,丰盛合在后街,聚盛源在踏水墩 。聚盛源茶号最初也是陕西渭南人开办 。
西路边茶最终会运送到松潘县城的各大茶号交货验收 。松潘县城北门附近也有一条陕西巷 。旧时有陕西渭南商人在县城北街设店,近北城门还建有规模宏大的陕西会馆,临北街有铺面二三十间 。解放后,农业银行在陕西巷北端建楼房,陕西巷成为一条断头巷 。为了消防安全,当地又在陕西会馆南侧开辟东西向新街,命名陕西街 。陕西街与陕西巷交汇点上有祖屋客栈,为陕西渭南籍马姓回族人开设,院内老房已有上百年历史 。此客栈隔陕西巷与陕西会馆旧址对望,后接丰盛合号旧址 。陕西渭南籍商人开办的义和全、本立生、聚盛源等商号也分布在陕西会馆附近 。
此外,甘孜州巴塘县也曾有老陕街,得名也是因为此街有陕西会馆、多陕西商号的缘故 。除了这些街名印记外,在四川凉山彝族自zhi州的盐源县城南,还有一地方叫陕西坡 。因为旧时此处为陕西人买下的坟地,此坡面北背南,似有遥望北方乡梓之寓意 。坡下的太安中街,旧时俗名牛尿沟,为商家汇聚之地,陕西商号均在此开设 。解放前后,还有天增公、世丰合两盐号存在,其旧址现今仍可指认 。
(二)
除了这些城市地名的印记外,还有一些陕商生活的印记也保留下来了,并已成为当地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符号 。
陕商到达康定后,将许多陕西文化带入当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老陕鼓”,也称“闹山鼓”,如今,其已经成为康定当地的一个艺术项目 。“老陕鼓”鼓面比八仙桌面还大,上面可以坐10个人;厚三四十公分 。鼓谱共分十段,谱名称为“十样景”,此鼓曲来自陕西户县(今鄠邑区,下同)牛东村 。据说,户县东乡的一些大村子都有自己的鼓调,逢年过节时,各村锣鼓喧天,人们根据鼓调即可以判断出是哪个村子的锣鼓队 。旧时,在康定,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陕商们就挥动鼓槌敲起“老陕鼓”,钹、锣齐鸣,震天动地,满城的人都来看热闹 。敲锣打鼓的同时,还要举行踩高跷、耍社火、跑竹马、跑彩船等富有陕西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 。如今,参加老陕鼓表演的不仅是陕西人,还有四川人及藏族、回族同胞 。而且,老陕鼓不仅仅只是局限在春节时表演,哪里有了重大节庆活动,就会请“老陕鼓”去助兴 。
在康定,老陕锅盔也被广泛接受 。老陕锅盔,藏语称“贡加”,以不发酵的麦面,加苏打掺水揉制成饼,表面盘成皱纹细花状,用火烙制而成,虽厚实,但吃起来柔中带韧,越嚼越香 。老陕锅盔不仅是居家日常的吃食,饭馆酒店也有供应,藏族人尤其爱吃 。当地人出去旅游、野餐时爱带锅盔,方便食用 。旧时,紧挨老陕街还有一取名“贡加肆”的院坝,即卖锅盔的地方,常年有三五成群的喇嘛在此摆放大锅盔售卖 。
陕西的面食在巴塘也很盛行,不光是汉族人会擀面条,藏族人也会擀面条 。甚至,巴塘姑娘出嫁时,婆家人要看其擀长面的水平如何 。据说,清初有陕西商人到了巴塘,把关中的小麦和玉米种子也带去了 。由于巴塘的气候和关中相似,经过陕西商人后裔的研究,如今,在巴塘一年可以种两茬玉米 。过年时,巴塘人还炸花蕊,花蕊和陕西的麻叶相似;还用面做成老鼠形状的面花 。巴塘当地人称小麦为“西麦子”,即陕西麦 。小麦在当年农历十一月中下旬播种,第二年农历五月底、六月中旬收割,时间长,因而磨出面的口感好,旧时曾远销康定、驰名康区 。而且,巴塘藏语里的“包子”“面块子”“擀面杖”也是取自于陕西话 。
- 那些活过5年、10年、20年的肠癌患者,都有哪些特征?
- 学游泳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吗?
- 阿拉斯加八个月的肩高、体重标准是多少
- 古人云:坐月子谌比“二次回春”如何把握黄金期,掉秤25斤?
- 假如让你做一道甜品叫“五彩冰粉”,你会怎么做?
- 什么叫“俏色”和“俏色绝品”?
- 我适合什么样的减肥训练?
- “生吃大蒜”真能防治癌症吗?研究结果公布,越早知道越好
- 108㎡现代简约,简洁实用的布置,返璞归真、惬意舒适
- 行走中的风景:青山绿水的呼唤 邂逅纯洁无暇的“天空之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