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的芬兰,为何非要改革

芬兰面积33.8万平方公里,人口549万(2016),当年实现GDP2367亿美元,预期寿命81.3岁 。

“最幸福”的芬兰,为何非要改革

文章插图
芬兰族裔同质,芬兰人占人口总数的93%,瑞典人占5.4% 。芬兰语和瑞典语同为官方语言,其英语普及率高达63%,在科研及商务活动中广泛使用 。居民中89%是路德派教徒,东正教徒占1%,宗教对芬兰人社会生活影响不大 。
“最幸福”的芬兰,为何非要改革

文章插图
1917年12月6日,芬兰在俄十月革命后宣告独立,年底,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xx率先予以承认,芬兰人至今对他的“大度”心存感激,设有世界weiyiyongjiu性列宁博物馆 。
“最幸福”的芬兰,为何非要改革

文章插图
冷战期间,芬兰以中立地位拒绝“马歇尔计划”,在政zhi自主独立的前提下与苏联保持睦邻关系 。1995年,芬兰加入欧盟,2002年成为北欧weiyi使用欧元的国家 。
苏联解体曾让芬兰经济“吃闪”,入盟和诺基亚为代表的移动通讯崛起让它重振雄风,鼎盛时期,诺基亚贡献国家GDP的4%和1/4的公司税 。新世纪diyi个10年过后,芬兰经济再陷窘境,诺基亚龙头地位不再;主导产业林木业不景气,主要出口市场欧洲经济不振;俄罗斯遭受制裁,三种状况一起发生,致使经济停滞,xx债务上升,劳动力成本高企,国际竞争力下降 。
抛开经济下行的结构性因素,芬兰腾飞的奥秘及动因依然存在,教育的高品质和科研的高水准 。教育是该国竞争力之所在,它在xx开支中仅次于社会福利,芬兰中小学教育曾被联合国认为全球最佳 。其模式包括师资选材门槛高、待遇高,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没有成绩单,注重学生能力和创造力,现已尝试废除学科制,采用“主题教育”的新模式 。在科研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芬兰模式包含三方面:高水平教育、充满竞争机制的科研资金分配体系、优良的技术革新土壤,xx于1979年成立国家科技委员会,科研机构与企业商界在创新与科技应用上具有高度共识 。从微观上看,上下ji待遇平等的北欧文化,给予一般技术员工股份以挽留人才,是创新型科技公司快速成长的成功因素 。
【“最幸福”的芬兰,为何非要改革】联合国《2018年世界幸福报告》芬兰排名榜首 。其物质基础是覆盖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 。芬兰高福利始于二战后,国民社保局逐渐从一家最初只发放养老金的机构,发展到今天发放养老金、失业金、医疗保险补贴、妇幼补贴、残疾人补贴、住房补贴、学生补贴、外来移民融合补贴等社会福利的全能部门 。2017年,该局发放的各项福利补贴总额为148亿欧元,同比涨3.5%,按照预计,2019年xx财政收入为539亿欧元,“大而全”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已成为沉重的xx负担 。与此相对应的是高税收之下经济增长乏力、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人口增加等诸多挑战,到2019年3月13日,芬兰主权债务已高达1053亿欧元,人均负债1.9万多欧元 。
困局之下,xx于2017年元旦至2018年年底进行“基本收入试验”与社会医疗改革,主要内容为对暂时失业者每个月补贴560欧元(约合4250元人民币),以鼓励和刺激失业者从事更多收入较低的工作或临时性工作 。今年3月8日,在部分试验结果公布一个月后,芬兰总理因社会与医疗卫生改革失败(“基本收入试验”也无法提振就业,只是未见完整结果报告)而向总统递交xx集体辞呈......
当下,芬兰各政x已达成共识,改革势在必行,它需要勇气、智慧,也需要协同合作与试点研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