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全文内容及诗意 大林寺桃花古诗诗意

“擅越职分”,被贬江州司马元和六年(811),白居易母亲陈氏失足落井而亡,白居易扶母亲灵柩回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安葬,并丁忧三年 。元和九年(814),他回到朝廷,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这是个闲职,活动范围仅限于东宫,不得臧否朝廷得失 。但在偏僻山村憋了三年,白居易有太多想法希望表达出来,有太多的激情需要释放,该他说的、不该他说的,他统统想插一句 。
元和十年(815)六月三日早上,白居易离开昭国坊的家,出西坊门,沿着大街向皇城走去 。突然看见一批响马从树丛里蹿出,将宰相武元衡当街杀死,割下头颅,扬长而去 。白居易受到强烈刺激,情绪无法控制,第一个上疏给皇帝,认为宰相被当街刺杀是国耻,应当彻查杀手和躲在幕后的黑手 。
武元衡形象
然而,此举暴露了白居易政治上的不成熟 。宰相死了,权力格局肯定会发生变化,聪明的官员按捺着性情,静观其变,谁杀的?出于什么目的?满城都在议论 。而白居易不好好在东宫待着,却”擅越职分”,跳出来管朝廷的事,于是马上遭到了政治对手的反击:白居易母亲因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在守丧时写”赏花”及”新井”诗,浮华无行,全无心肝,甚伤名声与教化 。
既”擅越职分”,又伤名教,是得教育教育了,唐宪宗把白居易贬为江州刺史 。诏令刚刚发出,中书舍人王涯又落井下石,上奏说白居易”浮华无行”,还有资格做地方的父母官?唐宪宗认为王涯说的有道理,于是追加诏令,将白居易再降一级,贬为江州司马 。
白居易形象
邻家阿翁,心态放松去游庐山江州司马是五品衔,主管江州军事,地位仅次于刺史,但在唐朝中期却被用来安置犯错的官员,有职无权 。白居易的感觉是被变相”发配”,从此对人生世道的认识彻底改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由一个敢想敢说敢做的”楞头青”变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邻家翁” 。
白居易形象
好在江州属于条件比较好的州,风土人情不恶,白居易的俸禄也不低,足以养家糊口 。官职既闲,生活不愁,白居易无所事事,有大把时间寻诗觅句、发散闲情 。
秋去春来,时光荏苒,转眼间就是元和十一年(817)的四月,白居易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等16位友人相约,一起前往庐山,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他们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东西两片大林,抵达化城,在山顶憩息片刻,攀登香炉峰,而后前往更高的大林寺 。
庐山风光
大林寺里,叹息时光易逝庐山有上、中、下三寺,他们要去的是上寺 。上寺的北面有座山峰,相传晋代僧人昙诜”杂植花木,郁然成林”,故这座山峰名为”大林峰”,寺庙也名为”大林寺” 。大林寺周边是清澈的溪流、苍白的岩石、低矮的松树和劲挺的翠竹 。
庐山大林寺
大林寺古朴而又简约,寺中只有用木板搭盖的房屋和木质的器具 。再往里去,让白居易意想不到的一幅景象扑入眼帘,寺里种植着数株桃花,红褐色的枝条窜出一朵朵粉红的桃花,有的完全绽放,有的羞涩半开,有的含苞待放 。白居易喜出望外,恍惚间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他看完了这棵,又端详那棵:山下的桃花早已开败,没想到这里的桃花正在盛开!白居易随口吟成一首绝句《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