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 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 , 西汉初期已有之 , 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 , 成十七篇 , 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 , 其余各篇皆承袭屈赋的形式 。
【赏析】
《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楚辞·九歌》中的经典名篇 , 是一首追悼楚国阵亡将士的祭祀乐歌 。
当时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 , 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 。自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起 , 楚国曾经和秦国发生多次战争 , 都是秦胜而楚败 。仅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 , 楚秦战于丹阳(在今河南西峡以西一带) , 楚军大败 , 大将屈殇被俘 , 甲士被斩杀达8万 , 汉中郡为秦所有 。楚以举国之兵力攻秦 , 再次大败于蓝田 。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 , 秦与齐、韩、魏联合攻楚 , 杀楚将唐昧 , 取重丘(今河南泌阳北) 。次年 , 楚军再次被秦大败 , 将军景缺阵亡 , 死者达2万 。再次年 , 秦攻取楚国8城 , 楚怀王被骗入秦结盟 , 遭到囚禁 , 其子顷襄王即位 。公元前298年(顷襄王元年) , 秦再攻楚 , 大败楚军 , 斩首5万 , 攻取析(今河南西峡)等15座城池 。在屈原生前 , 据以上统计 , 楚国就有15万以上的将士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疆场 。
后人指出:《国殇》之作 , 乃因“怀、襄之世 , 任馋弃德 , 背约忘亲 , 以至天怒神怨 , 国蹙兵亡 , 徒使壮士横尸膏野 , 以快敌人之意 。原盖深悲而极痛之” 。古代将尚未成年(不足20岁)而夭折的人称为殇 , 也用以指未成丧礼的无主之鬼 。按古代葬礼 , 在战场上“无勇而死”者 , 照例不能敛以棺柩 , 葬入墓域 , 也都是被称为“殇”的无主之鬼 。在秦楚战争中 , 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 , 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 , 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 , 进行祭祀 。正是在一背景下 , 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此诗歌颂了楚国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 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 , 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全诗情感真挚炽烈 , 节奏鲜明急促 , 抒写开张扬厉 , 传达出一种凛然悲壮、亢直阳刚之美 。全诗共分为两节 。第一节十句 , 主要描写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 , 再现了楚国将士为夺取胜利而战死沙场的壮烈场景 。第二节八句 , 以饱含情感的笔墨 , 讴歌了死难将士为国捐躯的高尚气节 , 表达了诗人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和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 。全诗节奏紧迫 , 读罢让人有一种气壮山河之感 。楚国灭亡后 , 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 , 亡秦必楚 。”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 , 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 , 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 , 从此意义上说 , 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 。
- 含山店梦觉作阅读答案 含山店梦觉作翻译赏析
- 桃花源记文意理解 桃花源记全文翻译简写
- 儒林外史第一回摘抄加赏析 儒林外史第一回好句赏析
- 经典名句语句赏析 弹指一挥间的经典句子
- 齐桓公伐楚注音及翻译 齐桓公伐楚翻译全文
- 登快阁黄庭坚的赏析阅读答案 登快阁黄庭坚赏析
- 武陵春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
- 春日偶成诗文赏析及释义 春日偶成宋程颢古诗带拼音
- 南歌子感旧苏轼的赏析 南歌子苏轼赏析
- 送严士元送字赏析 送严士元原文及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