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吟望典故 秋暮吟望翻译赏析( 二 )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
【知识梳理】
(一)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炼字,多指诗词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 。
1.动 词
动词,如果用得精准,便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诗歌中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往往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
[答题示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送邹明府①游灵武②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
【注】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②〔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
〖诗意赏析〗
中唐时代,政治腐败,官贪吏污 。而邹明府却为官清廉克己,大抵作者对其是充满敬意的,这首诗即是写给卸任的邹明府去灵武游历时的送别诗 。
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 。颔联是说,为偿还所欠之债,只好把佩剑卖了 。这一联是为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随之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 。这说明了他清廉克己的志向 。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了其游历路途的艰险;大风吹来,衣服挡不住寒意,说明他衣衫简朴至于贫寒 。尾联是说,他到了灵州,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 。这也是为了说明他深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 。
诗中所刻画的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
题: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
1.审题 。题目要求很明确,就是赏析两个字:藏、透 。
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 。为偿还所欠之债,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车载书而归 。在山林深居,衣衫单薄简朴 。就居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与什么客人来往 。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衣衫简朴,不拘小节;向往宁静以致远,不理凡尘俗世,清远脱俗 。
3.将”藏””透”二字与诗歌内容联系起来分析,分析这两字对塑造诗人自我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
4.分项作答,说好处,谈效果 。
参考答案:①”藏”字,使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被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难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
2.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现象及活用的情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