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吟望典故 秋暮吟望翻译赏析( 六 )


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 。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而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力、翻新诗句的含意、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 。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 。
[答题示例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望 湘 人
贺 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 。被惜余薰①,带惊剩眼② 。几许伤春春晚 。泪竹③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 。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 。奈云和④再鼓,曲终人远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 。青翰棹舣⑤,白苹洲畔 。尽目临皋飞观 。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
【注】①〔余薰〕余香 。②〔剩眼〕因肢体消瘦腰中革带空出的孔眼 。③〔泪竹〕相传尧有二女,娥皇、女英为舜妃,舜死,二女洒泪于竹形成斑纹,称斑竹 。④〔云和〕乐器名 。⑤〔青翰棹舣〕指画舫 。
〖诗意赏析〗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长于卫州(治今河南卫辉) 。北宋词人 。宣和年间,词人隐居苏州,春季里目睹的种种景象,想起了亡故的恋人,为表达自己的怀人之思与物是人非之感,故作此词悼念逝者 。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三句写春日的清晨,黄莺鸣叫,春花绽放,微风吹过,香气弥漫,这本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可是词人正处在伤春怀人的心情当中,无法排解忧愁,便以酒来麻痹自己,将愁绪消解在醉魂之中,希望以沉睡来逃避现实 。”被惜余薰,带惊剩眼 。几许伤春春晚”三句,含蓄而细腻地刻画出词人怀念旧人的真诚心切 。”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化用了”湘妃泪竹”和”屈原佩兰”两个典故 。暮春时节,湘妃竹的点点泪痕犹在;屈原所佩戴的兰花香草已经老旧了,天气已进入”浓暖”时分,说明春天即逝,行将入夏 。”须信鸾弦易断 。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鸾弦”在这里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交好,弦断能够再续,但佳人远去,已杳无踪迹,这萧萧琴声里的相思幽怨她不曾得知 。相会遥遥无期,那悠悠弦鸣里寄寓着几多无奈和伤感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 。青翰棹舣,白苹洲畔 。尽目临皋飞观”,词人化用曹子建(曹植)《洛神赋》中的典故,把心上人比作步履轻盈、姿态曼妙的仙女,可惜佳人仙踪无迹,追回不得 。”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词人叹惜伊人不解情,别期无定,令他终日相思萦怀,受尽千般煎熬 。只能从双燕归来的景象中强寻安慰,似是欣喜,实则凄凉,充分表现了词人因思念伊人而无法排遣的抑郁痛苦,以及盼望佳人早日重回身边的急切心情 。
题:词开篇三句,哪个字最传神?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
1.审题 。题干有两个要求,一是找出”哪个字最传神”,二是对找出的这个字”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
2.”最传神”的标准是什么?当然是对诗歌主旨有很好的表现、突出作用 。所以,要从词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着手分析 。春日的清晨,黄莺、春花、微风、香气,当是良辰;可词人却”厌”,因为自己正伤春怀人、无法排遣忧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